(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褐衣:粗布衣服,指平民百姓的衣着。
- 草莱:指田野,比喻平民百姓。
- 登崇:提拔,推崇。
- 革贱微:改变卑贱的地位。
- 烟裾:轻薄的衣襟。
- 迥佩玉:远远地佩戴着玉饰,形容高贵。
- 芝袖:华美的衣袖。
- 牙绯:象牙和绯色的官服,指高官显贵。
- 文炳:文采显赫。
- 于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比喻英才。
- 化日:指太平盛世。
- 仪瞻:仪态庄严,令人敬仰。
- 綵凤:五彩的凤凰,比喻美好。
- 一介:一个普通人。
- 宠光:恩宠和荣耀。
- 仲山:地名,此处可能指作者的故乡或某个重要的地方。
- 衮补:指补缀衮服,古代帝王的礼服,比喻辅佐君王。
- 归依:归附,依靠。
翻译
原本穿着粗布衣的平民,被圣明的君主提拔,改变了卑微的身份。 在野水边,轻薄的衣襟远远地佩戴着玉饰,云山之间,华美的衣袖谢绝了高官的象牙绯服。 春风中,文采显赫如同神兽于菟般变化,太平盛世下,仪态庄严如同彩凤飞翔。 一个普通人受到的恩宠和荣耀,如何能够报答,只有努力辅佐君王,归附于仲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平民被提拔后的心境变化,以及对君主的感激和忠诚。诗中通过对比“褐衣”与“佩玉”、“草莱”与“牙绯”,突出了身份的转变和荣耀的获得。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报答之志,展现了深厚的君臣情谊。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士人对君主的忠诚与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