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 石末公: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燕鸡豚:燕,指宴请;鸡豚,指家禽和猪,这里泛指食物。
- 操戈:拿起武器,比喻争斗。
- 飧(sūn):晚餐,这里指食物。
- 松柏:常绿树,常用于墓地,象征死亡和哀悼。
- 空坛:空旷的祭坛。
- 枌榆:枌,白榆;榆,榆树。这里指榆树。
- 吴会: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周馀:周朝的遗民。
- 疏懒:懒散,不勤快。
- 治聋:治疗耳聋,这里指借酒消愁。
翻译
昔日听说在社日大家共享宴席,如今却看到人们为了争夺一顿饭而争斗。 松柏环绕的空旷祭坛上,饥饿的老鼠出没;夕阳下,榆树上的乌鸦乱叫。 这片土地紧邻吴地,令人感叹其局促;这里的百姓,周朝的遗民,已不足半数存活。 我这懒散之人,听到世事纷扰,感到无比愁苦,只好借酒消愁,酒杯满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昔日的和谐与今日的纷争,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和社会不安的深切忧虑。诗中“松柏空坛”和“枌榆落日”描绘了荒凉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悲凉气氛。末句“治聋有酒漫盈尊”则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借酒消愁,反映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力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刘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