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署不寐

楼头鹤鼓四更挝,枕上蝶飞不到家。 风透紫绡凉若水,露浓催织静生哗。 诗因苦思听残漏,灯为无眠数落花。 夜夜竹窗缘底事,碧云看尽楚天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鹤鼓:指报时的鼓声,因鼓声悠扬如鹤鸣,故称。
  • 四更挝:四更时的鼓声。挝(zhuā),敲打。
  • 蝶飞:比喻梦境中的幻象。
  • 紫绡:紫色的薄纱,这里指轻薄的衣物。
  • 催织:指纺织娘的鸣叫,也比喻秋夜的虫鸣。
  • 残漏:漏,古代计时器,残漏指夜将尽时的计时声。
  • 落花:比喻时间的流逝。
  • 竹窗:竹制的窗户,常用来形容清幽的环境。
  • 碧云:青云,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遥远的思念。
  • 楚天涯:楚,古代国名,这里泛指南方;天涯,极远的地方。

翻译

楼头传来四更时的鼓声,如同鹤鸣般悠扬。枕上的梦境如蝶飞舞,却飞不到我的家乡。风透过紫色的薄纱,带来如水的凉意;露水浓重,催促着纺织娘的鸣叫,在这静夜中显得格外喧哗。为了苦思诗句,我听着夜将尽时的计时声;因为无眠,我数着灯下的落花。每夜对着竹窗,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看着那青云,直到它消失在南方的天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通过“鹤鼓”、“蝶飞”等意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梦境的虚幻。诗中的“紫绡”、“催织”等词语,增添了秋夜的清凉与喧嚣,与诗人的无眠形成鲜明对比。结尾的“碧云看尽楚天涯”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赵完璧

明山东胶州人,字全卿,号云壑,又号海壑。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工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