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叹九首

· 刘基
秋风起兮夕露漙。浮云沉阴兮白日昼寒。木叶落兮水泉乾。 孤雁鸣兮悽以酸。揽余辔兮怅盘桓。野萧条兮行路难。 豺狼骄兮狐兔顽。兰蕙死兮荆棘蕃。我欲奋飞兮无羽翰。 援雅琴兮发哀弹。弦断绝兮涕汎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uán):露水多的样子。
  • 沉阴:阴暗,昏暗。
  • (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
  • 盘桓:徘徊,逗留。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荒凉。
  • (fán):茂盛,繁多。
  • 羽翰:翅膀,比喻飞翔的能力。
  • :拿起。
  • 汎澜(fàn lán):泪流满面的样子。

翻译

秋风起时,夜晚的露水多而湿润。浮云遮蔽了天空,白日里也感到寒意。树叶落下,泉水干涸。 孤雁哀鸣,声音凄凉而酸楚。我握着缰绳,心中感到迷茫而徘徊。野外景象荒凉,行走的路途艰难。 豺狼嚣张,狐兔顽劣。兰花和蕙草凋零,荆棘丛生。我想振翅高飞,却没有翅膀。 我拿起雅琴,弹奏出哀伤的曲调。琴弦断裂,我泪流满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通过秋风、夕露、浮云、白日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萧瑟寒冷的氛围。诗中“孤雁鸣兮悽以酸”和“兰蕙死兮荆棘蕃”等句,以动植物的哀鸣和凋零,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最后,诗人以弹琴发泄情感,琴弦的断裂和泪水的流淌,深刻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助和悲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