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曲

· 刘基
日将出,鸡先鸣,千门万户听鸡声。美人锦帐愁欲曙,壮士苦心煎百虑。 人间百年能几日,日日鸡鸣催日出。一朝过了复一朝,白发萧萧此生毕。 齐妃播淑德,感彼虫薨薨。周宣悟姜后,功业光中兴。 亦知国家共如此,莫怪鸡鸣催早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帐:华美的帐子。
  • 淑德:美德。
  • 虫薨薨:形容虫群飞动的声音。这里指齐妃因听到虫鸣而早起,表现出她的美德。
  • 周宣:指周宣王,周朝的一位君主。
  • 姜后:周宣王的王后,因其贤德而被提及。
  • 中兴:指国家由衰转盛。

翻译

太阳即将升起,鸡首先鸣叫,千家万户都听到了鸡鸣声。美丽的女子在华丽的帐中因天将亮而忧愁,而壮士则因心中百般忧虑而痛苦。

人生在世能有几个这样的日子,每天鸡鸣都在催促太阳升起。一天过去了又是新的一天,白发渐渐增多,这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齐国的妃子因其美德而感动了上天,使得虫群飞动的声音都停止了。周宣王因姜后的贤德而醒悟,他的功业使国家由衰转盛。

我也知道国家就像这样,不要怪鸡鸣催促人们早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鸡鸣这一日常现象,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中“日将出,鸡先鸣”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而“美人锦帐愁欲曙,壮士苦心煎百虑”则通过对比美人和壮士的不同心境,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情感。后文通过对齐妃和周宣王的典故引用,强调了美德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