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舟行至桐庐

· 刘基
杪秋天气佳,九日更可喜。 众人竞登山,而我独泛水。 江明野色来,风淡汲鳞起。 苍翠观远峰,泬寥度清沚。 沙禽泛悠飏,岸竹摇萝靡。 溯湍怀谢公,临濑思严子。 紫萸空俗佩,黄菊漫妖蕊。 落帽非我远,虚垒非我耻。 扣舷月娟娟,濯足石齿齿。 澄心以逍遥,坻流任行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杪秋(miǎo qiū):晚秋。 泬寥(jué liáo):形容天空高远,空气清朗。 萝靡(luó mǐ):形容植物柔软下垂的样子。 溯湍(sù tuān):逆流而上。 严子:指严光,东汉时期的隐士。 紫萸(zǐ yú):一种植物,古人重阳节时常佩戴以避邪。 落帽:指重阳节登高时脱帽的风俗。 虚垒(xū lěi):指不实的防御工事,比喻无用的准备。 坻流(chí liú):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翻译

晚秋时节,天气宜人,九日这天更是令人欢喜。众人争相登山,而我却选择泛舟水上。江面映着野外的景色,微风轻拂,水波粼粼。远望苍翠的山峰,天空高远,空气清朗,我穿越清澈的水边。沙上的水鸟悠然飘荡,岸边的竹子随风轻轻摇曳。逆流而上,我怀念谢公,面对水流,我想起了隐士严子。紫萸空挂,不再是为了避邪,黄菊盛开,却也不过是妖艳的花朵。重阳节脱帽的风俗与我无关,无用的准备也不足以让我感到羞耻。我敲打着船舷,月光如水,洗足于石上,水声清脆。我心澄澈,自在逍遥,任由水流带我前行或停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晚秋九日的江上行舟景象,通过对比众人登山与自己泛水的不同选择,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江景、远峰、沙禽、岸竹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