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 刘基
英英木槿花,振振蜉蝣羽。 乘彼三秋露,及此六月雨。 容好能几时,生成亦良苦。 十年搆阿房,一日化为土。 染须作童颜,于身竟何补。 不如顺天命,保己良多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英英:形容木槿花美丽。
  • 木槿花:一种夏季开花的植物,花期短暂。
  • 振振:形容蜉蝣翅膀振动。
  • 蜉蝣:一种昆虫,生命周期极短。
  • 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深秋。
  • 六月雨:指夏季的雨水。
  • 容好:指外表的美好。
  • 生成:指生命的形成。
  • 良苦:非常辛苦。
  • (gòu):建造。
  • 阿房:指秦始皇的宫殿阿房宫,后被焚毁。
  • 染须:染发,指改变自然的外貌。
  • 童颜:年轻的容颜。
  • 天命:自然的规律或命运。
  • 保己:保护自己。
  • (hù):福祉。

翻译

美丽的木槿花,振翅飞翔的蜉蝣。 它们在深秋的露水中生长,在夏季的雨水中绽放。 它们的美好能持续多久呢?生命的形成本就非常艰辛。 秦始皇十年建造的阿房宫,一日之间化为尘土。 染发以求年轻,对自身又有何益处? 不如顺应天命,保护自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福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木槿花和蜉蝣的比喻,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美好转瞬即逝的主题。诗中提到阿房宫的兴衰,进一步强调了世间万物无常的道理。最后,诗人提倡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己,以求得内心的平静和长久的福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