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日会王氏南楼得激字

· 刘基
蹇步属时叹,睽违苦多戚。 偶寄越城隅,颇喜得幽寂。 炎夏天象明,群山皎如涤。 况有文献友,同心不离逖。 虽无鼎俎盛,斗酒聊相觅。 登楼望禹穴,慷慨生感激。 玄珠沦赤水,金简不可觌。 崩腾六合内,惨淡多羽檄。 天弧弛虚壳,封豕逃砧锧。 惟见野田中,白骨杂瓦砾。 忧来歌一曲,客泪再三滴。 晚风吹晴霞,海色映石壁。 展诗肆遐眺,严令困勍敌。 诸公俱凤麟,愧我独樗栎。 危途知骥騄,勉旃树功绩。 无然学儿女,怆恨山阳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蹇步(jiǎn bù):行走困难,比喻处境艰难。
  • 睽违(kuí wéi):分离,离别。
  • 幽寂(yōu jì):幽静,寂静。
  • 文献友:有学问的朋友。
  • 不离逖(bù lí tì):不远离。
  • 禹穴:传说中禹的墓穴,位于浙江绍兴。
  • 玄珠:传说中的宝珠,比喻珍贵之物。
  • 赤水:神话中的河流,比喻难以触及的远方。
  • 金简:古代用来书写的金片,比喻珍贵的文献或知识。
  • 崩腾(bēng téng):形容动荡不安。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世界。
  • 惨淡:形容景象凄凉。
  • 羽檄(yǔ xí):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
  • 天弧:星名,比喻国家的边防。
  • 弛虚壳(chí xū ké):松弛的空壳,比喻国家边防的松弛。
  • 封豕(fēng shǐ):大猪,比喻贪婪的敌人。
  • 砧锧(zhēn zhì):古代刑具,比喻惩罚。
  • 樗栎(chū lì):比喻无用之材。
  • 骥騄(jì lù):良马,比喻英才。
  • 勉旃(miǎn zhān):努力。
  • 怆恨(chuàng hèn):悲伤怨恨。
  • 山阳笛:比喻怀念故友。

翻译

我步履蹒跚,感叹时世的艰难,离别之苦让我心中充满忧愁。偶然间寄居在越城的角落,我颇感欣慰能得到这份幽静。炎热的夏日天空明朗,群山清晰如洗。幸好有学问的朋友相伴,我们心意相通,不离不弃。虽然没有丰盛的宴席,但一杯斗酒足以相寻欢。登楼远望禹穴,心中生出慷慨之情。珍贵的宝珠沉入赤水,金简般的知识难以触及。世界动荡不安,凄凉的景象中充满了紧急的征召文书。国家的边防松弛,贪婪的敌人逃脱了惩罚。只见到野田中,白骨与瓦砾混杂。我忧愁地唱起歌,客人的眼泪再三滴落。晚风吹拂着晴朗的霞光,海色映照着石壁。我展开诗篇,放眼远眺,严令困住了强大的敌人。各位都是凤毛麟角般的人物,我自愧不如,只是无用之材。在危险的道路上,我认识到了英才,努力树立功绩。不要像学童那样,悲伤怨恨地怀念故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越城南楼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境遇的忧虑。诗中,“炎夏天象明,群山皎如涤”等句,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夏日的美景,而“崩腾六合内,惨淡多羽檄”则透露出对时局的深切关注。结尾处,作者以自谦之词表达了对功名的追求和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其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