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裴回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莫不夜归。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注释
郭:外城。
野死:战死野外。
乌:乌鸦。
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
豪:同「嚎」,大声哭叫,号叫。
谅:当然。
安:怎么。
激激:清澈的样子。
水深激激:一作“水声激激”。
冥冥:深暗的样子。
枭(xiāo)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
驽(nú)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裴回:一作「徘徊」。
梁:表声字。
不:一作「而」。
良臣:指忠心为国的战士。
序
《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赏析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城南、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抒写一场激烈的战事,起句刚叙及「战」,便径接以「死」,而对士卒杀敌的悲壮场景,不作一语描述。战争过后,大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争啄着这些无人掩埋的战士。面对这样的惨状,谁都不能不惊心动魄。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这可以理解为是诗人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这些惨死的战士大声恸哭;也可以理解为死去的战士为自己请求乌鸦在啄食之前,先为他们悲鸣几声。
「水深激激,薄苇冥冥」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枭骑战斗死,驽马裴回鸣。」突然,一声战马的长嘶,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它身受重伤,已经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鸣着不肯离去。表面上,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但这些景物,却是经过诗人严格挑选了的典型画面,无一不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情在内。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这里,不只是对眼前战场的情景进行描述,而是把眼光移向了整个社会:战争不仅驻把无数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生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最后四句,诗人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子」和「良臣」在这里是同位语,指那些牺牲了的战士。诗人饱含感情,用一个「诚」字,倾吐了自己内心的悲痛。「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感叹战士一去不复返,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结尾两句同开头勇士战死遥相呼应,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
这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但诗中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歌辞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郭:外城。
- 豪:通“嚎”,哭叫。
- 谅:想必。
- 激激:水流清澈的样子。
- 冥冥:形容草丛长得茂密幽深的样子 。
- 枭(xiāo)骑:勇猛健壮的骑兵。
- 驽(nú)马:劣马。
- 裴回:即“徘徊”,来回走动,内心犹豫。
- 梁筑室:在桥上盖房子,意谓徒劳无功。梁,桥。
翻译
城南城北都发生了战事,战死者横尸野外无人埋葬,任由乌鸦啄食。请替我告诉乌鸦:姑且为这些战死的士兵哀号几声吧!既然战死野外肯定无人埋葬,那腐臭的血肉又怎么能够逃离你们的嘴呢?河水清澈流淌,蒲苇长得茂密幽深。那些勇猛的战马在战斗中牺牲了,而劣马却在战场上徘徊嘶鸣。在桥上盖房子,怎么能往南又怎么能向北(这样的行为毫无意义)?庄稼不收君王吃什么?想做忠臣又怎么能够如愿得到(报国机会)呢?思念那些贤良的臣子,贤良的臣子实在让人思念:早晨出去参加战斗,却没有一个能在夜晚归来。
赏析
《战城南》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凄惨景象。诗的开篇直陈战场惨状,战士横尸荒野遭乌鸦啄食,触目惊心,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诗人让乌鸦为战死的士兵哀号,看似无奈之举,实则充满对战士的同情。诗中“水深激激,蒲苇冥冥”以景衬情,清澈的河水和幽深的蒲苇,营造出一种阴森、凄凉的氛围。战马战死、驽马徘徊的对比,进一步凸显战争的荒谬与悲壮。“梁筑室”几句,则将战争与民生联系起来,指出战争使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表达对战乱的厌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结尾对良臣的思念,充满了对战死军人的惋惜和对战争的批判,具有深刻的讽喻意义,也体现出人民渴望安定和平的心愿。整首诗用语朴实,却有力地展现出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伤痛,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