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到石鼓书院

· 顾璘
石鼓灵踪渺不存,朱陵仙洞已无门。 洋洋弦诵歌邹鲁,只仰朱张道学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鼓:即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石鼓山,是古代著名书院。
  • 灵踪:意思是胜迹,神仙的踪迹。这里指石鼓书院昔日的美好景象与文化遗迹。
  • 朱陵仙洞:石鼓山的一处景观。
  • 弦诵: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常用以表示学校的教学活动,指琴瑟之类的乐器,指诵读诗文,在这里代指在石鼓书院读书讲学的场景。
  • 邹鲁是孟子故乡,是孔子故乡,后以“邹鲁”代表文化昌盛之地,这里借指石鼓书院有着如古代邹鲁之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 朱张:指朱熹和张栻 ,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曾在石鼓书院讲学。

翻译

石鼓书院昔日那些神奇美好的踪迹已经渺茫难寻,朱陵仙洞如今也已找不到入口之门。曾经书院中传来的如洋洋流水般的读书讲学之声仿佛在歌颂着那文化昌盛的邹鲁之地,如今人们只能对朱熹和张栻的道学崇高地位致以深深的敬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鼓书院今昔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书院盛景的缅怀与对前代学者的尊崇。开篇“石鼓灵踪渺不存,朱陵仙洞已无门”,直接点明石鼓书院昔日的胜迹已消失不见,朱陵仙洞也难寻其门,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岁月沧桑之感,引发读者对往昔盛景的好奇追思。“洋洋弦诵歌邹鲁”则通过回忆当年书院中洋溢着的讲学诵读之声,犹如在歌颂文化圣地邹鲁,形象地描绘出昔日书院文化氛围的浓厚与繁荣 。而结句“只仰朱张道学尊”,将情感从对过去书院景象的回忆,转至对朱熹和张栻两位大师道学的敬仰,在今昔对比中,突显了诗人对前辈学者巨大影响力和崇高学术地位的肯定与敬重,深化了对书院悠久文化传承的感慨之情。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

顾璘

顾璘

明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弘治九年进士。授广平知县。正德间为开封知府,忤太监廖堂,逮下锦衣狱,谪知全州。后累迁至南京刑部尚书,罢归。少负才名,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又添朱应登并称四大家。诗以风调胜。晚岁家居,治息园,筑幸舍,延接胜流,江左名士推为领袖。有《息园》、《浮湘》、《山中集》、《凭几集》及《息园存稿诗》、《息园存稿文》、《国宝新编》、《近言》等。 ► 19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