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睹史多上人,大庵没罗心。 未断铦刀舌,善来莲花身。 三年不相报,六月下阶庭。 相好不可言,妙音谁与闻。 一人乃多形,一心乃多因。 多形人岂幻,多因心自真。 先后俱不到,春风吹蚤林。 万木一时茂,天上亦成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释函:唐代僧人,作者可能是在引用或提及这位僧人的名字。
  • 睹史多上人:可能是另一位僧人的名字,"睹史多"意为"见闻广博","上人"是对高僧的尊称。
  • 大庵没罗心:大庵,指宏大的禅院;没罗心,佛教术语,意为清净无杂的心。
  • 铦刀舌:比喻言辞锋利如刀,形容说话犀利。
  • 莲花身:佛教象征,意指修行者洁净无垢,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 相好不可言:形容对方的美好无法用言语形容。
  • 妙音:优美的声音,此处可能指佛法的教诲。
  • 多形人岂幻:多形,指变化多端;幻,幻象,此处可能指世间万物的变化。
  • 多因心自真:多因,指众多的原因或道理;心自真,强调内心的纯真不变。
  • 先后俱不到:意指时间的流逝,不拘泥于先后顺序。
  • 蚤林:古人常以“蚤”代指草木繁密,此处可能指一片生机勃勃的树林。
  • 天上亦成阴:形容天空都被树木遮蔽,形成阴凉,也可能暗喻佛法的广大无边。

翻译

遇见了释函这位僧人,他的心就像大庵里的莲花般清净。虽然他的话语犀利,但内心深处却保持着佛家的慈悲。他三年未曾回访,直到六月才来到我的阶庭。他的美好无法用言语形容,他的佛法教诲如美妙的音乐,却无人能真正领略。一个人可以有多种面貌,一颗心却能包容多种道理。这世间万物的变化看似虚幻,而内心的纯净却是真实的。时光匆匆,不拘泥于先后,就像春风拂过满林的草木,生机盎然。万木生长,连天空都显得阴凉,仿佛佛法的广大覆盖了整个世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释函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佛法的深沉与神秘。诗人以莲花比喻释函的心境,表达出他的超凡脱俗。诗中流露出对佛法教诲的敬仰和对时间流转的哲思,同时寓言般地展示了世间万物的变化和佛法的普照。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充满了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释函是

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7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