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吟

· 薛蕙
沙漫漫,石簇簇,马仆车摧陇山曲。 陇山日日行不前,夜夜还从陇间宿。 关东只说羊肠阪,那知陇阪如山远。 陇阪逶迤距西域,古来此地希人迹。 山川本自隔华戎,君王直欲吞夷狄。 自从汉虏互相仇,塞上风尘无日休。 几群天马来荒外,百万征人戍陇头。 堪嗟百万征西卒,半作陇山山下骨。 谁为戎首祸斯人,后有汉武先嬴秦。 秦家无策良可嗤,汉制匈奴空尔为。 愿令边郡谨备寇,不用中原多出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 漫漫:广远无际貌。
  • 簇簇:丛集貌。
  • :倒下。
  • :损坏,毁坏。
  • (bǎn):山坡,斜坡。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 华戎:指汉族与少数民族。
  • 夷狄(yí dí):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翻译

沙子无边无际,石头聚集在一起,马匹倒下,车辆损坏,在陇山的弯曲处。 每天在陇山前行却难以进步,夜晚只能依旧在陇山之间歇息。 关东只说羊肠阪艰难,哪知道陇阪像山一样遥远。 陇阪蜿蜒曲折通往西域,自古以来这里人迹罕至。 山川原本自然地分隔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君王却一心想要吞并外族。 自从汉朝和匈奴互相仇视,边塞上的战火没有一天停止。 几群天马来到边远之地,百万征人戍守在陇头。 可叹那百万西征的士卒,有一半成为陇山山下的白骨。 谁是引发这场灾祸的罪魁祸首呢?后面有汉武帝,前面有秦始皇。 秦朝没有良策实在可笑,汉朝制服匈奴也是徒劳。 希望让边郡谨慎防备敌寇,不要让中原频繁地大规模出兵。

赏析

这首诗以陇头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带来的灾难。诗的开头通过描写陇山的艰难环境,以及行军的艰难,表现出战争的艰辛。接着提到关东的羊肠阪,通过对比,突出陇阪的遥远和艰险,也暗示了戍边的艰苦。诗中指出山川本是自然分隔民族,但君王的野心却引发了战争,导致边塞战火不断,人民受苦。诗人感叹百万征西士卒的悲惨命运,半数成为白骨,进而批判了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最后,诗人提出希望边郡加强防备,而不要让中原频繁出兵,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和平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薛蕙

薛蕙

明凤阳府亳州人,字君采,号西原。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考功郎中。嘉靖初,“大礼”议起,撰《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上于朝,忤旨获罪。又为言官所讦,解任归。其学宗宋周敦颐、二程,證以佛、道之说,学者称西原先生。有《约言》、《西原遗书》、《考功集》。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