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武选宅对菊

木叶谁知楚客愁,省郎三径足淹留。 悬灯共照金花夕,倚曲翻惊玉树秋。 不为铅华伤国艳,转因沦落见风流。 东篱满把饶相笑,十载长安纵意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客:本指屈原,后泛指客居他乡的人。楚,古代楚国,屈原是楚国人,这里用“楚客”指代诗人自己在异乡的哀愁。
  • 省郎:官名。这里指诗人自己。
  • 淹留:羁留;逗留。
  • 金花:这里指菊花金灿灿的花朵。
  • 玉树: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以“玉树”为亡国之音的代称。此处借指乐曲。
  • 铅华: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借指浮华的外表。
  • 国艳:国中最艳丽的花,这里比喻菊花的风姿。
  • 饶相笑:多多地欢笑。

翻译

树叶飘落,谁能理解我这客居他乡之人的忧愁呢?我这官宦之人在这三条小路交错的庭院里长久逗留。 悬挂的灯火共同照亮了金灿灿的菊花,在夜晚放光;靠着栏杆倾听乐曲,不禁惊叹秋天里如玉树般美妙的音乐。 我不会因为浮华的外表而损伤菊花这国中的艳丽之花,反而因为自己的沦落而更能领略到它的风流姿态。 在东篱下采满一把菊花,尽情欢笑,回想这十年来在长安肆意畅游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在王武选宅中观赏菊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首联中,诗人以“楚客愁”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的忧愁,同时“省郎三径足淹留”又透露出一种在庭院中暂得闲适的心境。颔联通过“悬灯共照金花夕”描绘了夜晚菊花在灯光下的灿烂之景,“倚曲翻惊玉树秋”则以乐曲增添了氛围的美妙。颈联“不为铅华伤国艳,转因沦落见风流”,体现了诗人对菊花内在美的欣赏,以及在自身境遇下对其品格的感悟。尾联“东篱满把饶相笑,十载长安纵意游”,以东篱采菊的欢乐场景,回忆起在长安的过往经历,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以菊花为引,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意境优美,富有韵味。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