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阳谒梁昭明太子遗庙

· 邝露
文心瞻睿作,遗像肃宗工。 雪日明春甸,藤花落古宫。 蛇珠衡玉尺,鸡戟冠云虹。 璧礼崇贤会,长江直向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睿作:指明智的创作,指梁昭明太子的作品富有智慧和才华。
  • 宗工:指文章高手,这里也指梁昭明太子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高深。
  • 甸(diàn):指郊外。
  • 蛇珠:传说中的宝珠,比喻非凡的才能。
  • :衡量,比较。
  • 玉尺:比喻选拔人才及评价诗文的标准。
  • 鸡戟(jǐ):有鸡形装饰的戟,借指显贵的仪仗。
  • 冠云虹:像云虹一样高远出众,形容仪仗的华美壮观。

翻译

来到池阳拜谒梁昭明太子遗留的庙宇, 他的文章展现出睿智的创作,遗像彰显着他的文学高妙。 雪后的春日照亮郊外的田野,古宫中有藤花飘落。 他的才华如非凡的宝珠,可以衡量诗文的标准,他的显贵仪仗如鸡戟,华美壮观如云虹。 在这以玉璧之礼崇尚贤才的会集之处,长江之水一直向东流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梁昭明太子遗庙的瞻仰和赞美。诗的首联表达了对梁昭明太子文学成就的敬仰,认为他的作品充满智慧,其形象也显示出他在文学上的高超技艺。颔联通过描写雪后春日的景象和古宫藤花的飘落,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增添了遗庙的历史沧桑感。颈联则强调了梁昭明太子的非凡才华和高贵地位,用“蛇珠”“玉尺”“鸡戟”“云虹”等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他的卓越和荣耀。尾联以“璧礼崇贤会”再次突出对贤才的尊崇,而“长江直向东”则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一往无前的感觉,也可能暗示着梁昭明太子的影响如同江水般源远流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遗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梁昭明太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文学和贤才的重视。

邝露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