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惊

濑海诸村落,处处闻夜惊; 暴客暗窥袭,出没何纵横! 所恃桨力疾,加以船身轻; 轻疾在舟楫,制造岂难成。 鸠工兼募士,旬日得胜兵; 扑灭赴火蛾,何须刁斗鸣。 惜兹小劳费,坐令贼势勍; 窃恐载北骑,夜渡寂无声。 弗摧虺为蛇,贵有先见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濑(lài):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 暴客:指强盗。
  • 鸠(jiū)工:聚集工匠。
  • 募士:招募士兵。
  • 勍(qíng):强大。
  • 虺(huǐ):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翻译

在濑海的各个村落,处处都能听到夜晚受惊的声音; 强盗暗中窥探偷袭,出没无常肆意横行! 他们依仗着船桨划动迅速,加上船只本身轻巧; 轻快便捷在舟船之上,制造这样的船只难道很难吗。 召集工匠并招募士兵,十天就得到了胜利之师; 消灭那些如扑火飞蛾般的强盗,哪里需要刁斗鸣响报警。 可惜这小小的劳民伤财,却使得贼人的势力更加强大; 我私下担心他们载着北方的骑兵,在夜晚悄然无声地渡河而来。 不要让小蛇长成大蛇,贵在有先见之明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濑海地区遭受强盗侵扰的情景,以及作者对这种情况的担忧和思考。诗中先写了强盗的猖獗和他们船只的特点,然后提到了组织兵力进行抵抗,但又指出这种抵抗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即让贼人的势力增强。最后,作者表达了要有先见之明,不能让问题恶化的观点。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沉,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卢若腾

卢若腾,清兵攻下金门、厦门。次年,遂与沈佺期等东渡,寓澎湖。病亟,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卢氏风情豪迈,喜六书之学,于文学创作主张需有真实情感,最忌无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气」,以直抒心志。尝自述:「丧乱以来,惊心骇目之事,层见?出,其足供诗料者多矣。」因此其诗颇能反映郑成功复台之艰难,披露郑军纪律不严,至骚扰掳掠百姓之事,以「诗史」观之,未尝不可。此外,卢氏闲退金门时,亦写下品茗、歌咏当地风土之诗篇,清新可诵。著作甚丰,惜多已佚。1959年于金门鲁王冢发掘《留庵文集》、《留庵诗集》、《岛噫诗》等。不过诗集中与台湾有关之作不多,或存于《岛噫诗》,或存于《留庵诗文集》内,前者目前可见版本有:(1)旧钞本八世胞侄孙卢德资重录(2)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四五种,1968年。(3)台北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4)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文献丛刊‧诗文集类。第二种系根据旧钞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选》一卷(序十、书二、疏十、露布一、传一);而第三、四种又悉据第二种版本。《留庵诗文集》系1969年由金门县文献委员会出版,依据林策勋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书籍著录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岛噫诗》所无。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鸡晓霞〉三首诗应为钱琦之作。(许俊雅、黄美娥撰) ► 108篇诗文

卢若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