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许石城太常

芸阁休论青史在,竹林应未觉途穷。 中朝月旦谁知己,海内灵光独数公。 著述尚闻传颂酒,衣冠何地复趋风。 挥金自是升平乐,却讶新亭事不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芸阁(yún gé):藏书处,即秘书省。
  •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
  • 竹林: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后用“竹林”指文人雅士聚会之处。
  • 中朝:指朝廷。
  • 月旦:指品评人物。
  • 海内:国境之内,全国。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 灵光: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后因称仅存的人物为“灵光”,也用来形容杰出的人才。
  • 著述:撰写著作。
  • 传颂酒:这里可能指在著述中传颂的关于酒的内容,也可能暗示饮酒作诗、畅谈文学的场景。
  • 衣冠:这里指士大夫、官绅。
  • 趋风:指归附、仰慕。

翻译

在藏书的地方就不要说史书还在,在文人雅士聚会之处应该不会觉得路途困窘。朝廷中品评人物,谁是知己呢,全国杰出的人才唯独您是数得上的。听闻您的著述中还有关于酒的传颂,可是在何地士大夫们又能再次归附、仰慕您的风采呢?挥金如土自然是太平盛世的享乐,却惊讶地发现现在的情况和新亭之会的事情不一样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许石城太常的。诗的首联通过“芸阁”和“竹林”两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表达了对许石城的文学才华和雅士风范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他不会因处境困难而失去信心。颔联则从朝廷的角度出发,强调许石城在品评人物方面的独特眼光和他在全国范围内的杰出地位,体现了作者对他的高度认可。颈联提到许石城的著述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然而又流露出一种遗憾,即不知道在何处才能再次看到士大夫们对他的追随。尾联以“挥金自是升平乐”描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但随后用“却讶新亭事不同”转折,暗示了现实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变化,与以往的情况有所不同,反映出作者对世事的一种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誉和敬仰,又蕴含了对世事的感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