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郭

· 李觏
元礼祸成钩党后,林宗身免闭门时。 死非不智生非怯,同室乡邻各有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李郭:指李觏和郭象,两人均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此处借以言及历史人物。
  • 李觏:宋代思想家、文学家,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
  • 元礼祸成钩党后:元礼,即曹操的儿子曹丕,他在位时实行“钩党之狱”,严厉打击反对派。钩党,指因政治立场不同而相互牵连的人。
  • 林宗:指荀爽,字林宗,东汉末年的儒学大师,因避乱而隐居。
  • 闭门时:指荀爽为了避免政治纠纷,选择闭门不出。
  • 死非不智生非怯:意指死亡并非不明智的选择,生存也不是出于胆怯,而是权衡利弊后的决定。
  • 同室乡邻各有宜:即使同处一室或乡邻之间,也应该各自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保持适当的距离。

翻译

在曹操儿子曹丕制造了大规模的政治迫害(钩党之狱)之后,荀爽(林宗)为了保全自身,选择了隐居避难。他的生死,并非不明智之举,也不是因为胆小,而是考虑到与周围人的关系,认为各自安好更为适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李觏和荀爽的经历,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时期人们对于生存策略的考量。诗人以李郭并提,暗示他们都是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寻找自我保护之道。荀爽的“闭门”之举,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既不盲目抗争,也不消极逃避,而是理智地选择避祸自保。整首诗寓含哲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智慧与抉择的敬佩,以及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洞察。

李觏

李觏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与范仲淹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倡立盱江书院,从学者常数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历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力排斥释道二教,重视农业生产。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 342篇诗文

李觏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