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其三

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曾忆到瀛洲。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飗。 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垂虹亭上,与客千里快凝眸。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鴳本同游。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瑶碧:形容天空像美玉一样清澈碧绿。
  2. 河汉:银河。
  3.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
  4. 矫首:抬头。
  5. 蓬壶:即蓬莱,也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6. 飕飗(sōu liú):形容风声。这里指感觉两腋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
  7. 震泽:太湖的古称。
  8. 垂虹亭:在今江苏吴江太湖边,是著名的赏景之地。
  9. 凝眸:注视,凝视。
  10. 曲肱(qū gōng):弯着胳膊。出自《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11. 鹏鴳(péng yàn):鹏鸟和鴳雀,鹏鸟高飞,鴳雀只能在蓬蒿间飞翔。这里指不管志向高低不同,其实都在同一片天地中。
  12. 三人:化用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指月、自己和影子。

翻译

明月的光辉沉浸在如美玉般清澈碧绿的天空中,银河与汉水仿佛在天空中交汇流淌。月光偏偏照在我身上,它似乎知晓我满头白发下藏着无尽的忧愁。在这山中客居已三年时光,在枕上走过的人间岁月好像一场梦,我曾记得梦到过那传说中的瀛洲仙山。我抬头遥望那通往蓬莱仙山的路途,此刻竟觉两腋生风,飘飘欲仙。 记得曾乘一叶扁舟,在中秋时分畅游在太湖之上。在垂虹亭上,与友人一同极目远眺千里美景,尽情饱览山河风光。有时看剑饮酒,狂放沉醉;有时渴了就喝点清水,弯着胳膊当作枕头高枕而卧。无论志向高远如鹏还是低微似鴳,其实都在这同样的天地里遨游。在月光下与明月、影子一起翩翩起舞,用横笛吹奏悠扬的曲子,呼唤着沙滩上的鸥鸟。

赏析

这首词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时光流逝、白发添愁的感慨,又有对仙山梦境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上阕开篇描绘明月星空之景,营造出一种宏大而静谧的氛围,明月照人引出自己的忧愁,“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高度概括了时光如梦的心境,“曾忆到瀛洲”“矫首蓬壶路”则体现出对超脱现实、向往仙境的渴望。 下阕回忆过去中秋乘舟太湖、在垂虹亭赏景的经历,“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两相对比,写出不同生活状态但皆随性自在,“鹏鴳本同游”表现诗人超越世俗功利的豁达胸怀。最后用“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描绘出一个人在月下逍遥自在的画面,既有孤独之感又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悠然。整首词意境开阔,情感洒脱自由,在时空交错中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李处全

宋徐州丰县人,徙溧阳,字粹伯。李淑曾孙。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历太常丞、提举湖北茶盐。孝宗乾道间除秘书丞,迁殿中侍御史,出知袁州。淳熙间,权发遣处州军事。能文章,善书。官至朝议大夫。有《晦庵词》。 ► 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