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危太博

· 李觏
一片灵台众共知,宦途宁肯避危机。 至诚似有神明助,尽室初从瘴海归。 烈火岂能伤美宝,覆盆终是见炎晖。 人生未出功名外,多少京尘待染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台:指内心,心中。
  • 宦途:指仕途,官场生涯 。
  • 瘴海:古代称南方有瘴气的海域,这里泛指南方偏远、环境恶劣的地方。
  • 覆盆:翻扣的盆子,比喻得不到光明或受冤屈难以昭雪。
  • 炎晖:炎热的阳光,这里可引申为光明、公正 。

翻译

你的一片赤诚之心大家都有目共睹,在官场之中又怎会畏惧那潜藏的危机。 你的真诚就好像得到了神明的庇佑,全家人最终从那充满瘴气的偏远之地归来。 熊熊烈火又怎么能损毁那珍贵美好的宝物,就如翻扣的盆子最终也能见到光明的照耀。 人生在世大都难以超脱对功名的追求,外面有着多少京华的风尘等待沾染衣袍。

赏析

这首诗是李觏送危太博所作。开篇以“一片灵台众共知”赞誉危太博内心赤诚,紧接着“宦途宁肯避危机”则突显其不畏仕途艰险的勇敢与担当。诗歌中间两联,“至诚似有神明助,尽室初从瘴海归”以及“烈火岂能伤美宝,覆盆终是见炎晖”运用比喻,用“美宝”“覆盆见炎晖”展现危太博历经艰难却如珍宝未损,沉冤得雪正义终显。尾联“人生未出功名外,多少京尘待染衣”回到对人生的普遍感慨,以“京尘待染衣”形象地表达世人在追求功名道路上的奔波及沾染世俗气息,委婉地表达对人生名利场的一种感叹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先赞友人品质,再叹其经历,最后上升到对人生的思索,既有人情味又有深度。

李觏

李觏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与范仲淹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倡立盱江书院,从学者常数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历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力排斥释道二教,重视农业生产。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