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山舍道中作

· 李觏
截竹成舆不用轮,东行尽日稳宜身。 前看叠嶂如无路,每到平田始见人。 下户半曾差作役,朽株多已祀为神。 生涯一撮诚何有,且免庸儿共拜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舆(yú):车。

翻译

截取竹子做成车子不用轮子,向东前行一整天都安稳适宜自身。前面看重重叠叠的山峰好像没有路,每每到了平坦的田地才开始看见人。下等人家有一半曾被差遣去服役,腐朽的树木大多已经被当作神来祭祀。一生一小把(所拥有的)确实有什么呢,暂且免去和那些平庸的人一起拜尘(阿谀奉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前往山舍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截竹成舆不用轮”体现出一种朴素简单的行进方式,展现了乡野的独特风情。“前看叠嶂如无路,每到平田始见人”生动地写出了路途的起伏和变化,以及人迹的稀少。描述“下户半曾差作役”反映出百姓生活的一个方面,“朽株多已祀为神”则展现了民间的某些信仰习俗。最后表达出对平淡生涯的感慨,以及对世俗阿谀之风的不屑。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生动地刻画了山乡的景象和独特氛围。

李觏

李觏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与范仲淹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倡立盱江书院,从学者常数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历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力排斥释道二教,重视农业生产。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