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觏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 树在溪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gòu):遇见。
  • (hú):一种猛禽。

翻译

光明是人们所喜好的,那幽暗又算是什么呢? 树木生长在溪边却没有影子,飞禽经过连鹘都未能察觉。 喜爱花朵便留下润泽给予它们,为躲避日光将树阴卷拢移动。 究竟是什么事偏偏来烦扰,在远望天涯时心中充满渴望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以“雾”为主题,探讨了光明与幽暗的对比,以及雾所带来的影响。诗的首联通过对比光明和幽暗,引发读者对雾的思考。颔联描绘了雾中树木无影、飞禽难察的景象,表现出雾的浓密。颈联写雾对花的润泽和对阳光的遮蔽,进一步展现了雾的特点。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远望天涯、心中充满渴望时,却被雾所困扰的情感。整首诗意境朦胧,通过对雾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微妙的情感和思考。

李觏

李觏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与范仲淹等友善,拥护“庆历新政”。倡立盱江书院,从学者常数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历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以文章知名,通经术,素不喜《孟子》,极力排斥释道二教,重视农业生产。有《直讲李先生文集》。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