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尧壤:尧治理的地方,指中国古代圣君尧所统治的领域,这里指代天下。
- 中甸:古时指京都周围地区。
- 周麰(móu):大麦。
- 百昌:各种生物。
- 时均:按时节均匀(降落)。
- 十雨润:十天一雨,滋润土地,是说雨量适中,风调雨顺。
- 天报:上天的回报。
- 两歧祥:一根麦茎长出两个麦穗,是吉祥的征兆。
- 善气:和祥之气。
- 滋繁粒:使麦粒繁多。
- 薰风:和暖的风。
- 翠芒:绿色的麦芒。
- 宸襟(chén jīn):帝王的心意。
- 披图:展阅图籍、图画等。
- 国颂:国家的颂歌。
- 飏(yáng):飞扬,飘扬。
- 汗简:以火炙竹简,供书写所用,这里借指史册。
- 斯箱:此处指《诗经·小雅·甫田》中有“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之句,“斯箱”指装谷物的箱子,这里泛指丰收的景象。
翻译
天下如同尧治理的那样美好,大麦在各种生物中出类拔萃。时节适宜,雨水均匀滋润,上天回报以一根麦茎长出两个麦穗的祥瑞。和祥之气使麦粒繁多,和暖的风吹动着翠绿的麦芒。起初怀疑这禾苗是不同寻常的品种,更觉得这黍米并非一般的香。献上这样的瑞麦图使皇帝心情愉悦,展阅此图后国家的颂歌飞扬。史官们谁来将此事载入史册,不应辜负这丰收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陈州献上瑞麦图后,作者对这一祥瑞之兆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歌颂。诗中首先强调了天下的美好和大麦的出众,接着描述了风调雨顺和祥瑞之象,然后通过对麦株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其独特之处,以及带来的美好感受。最后提到献图使皇帝喜悦,颂歌飘扬,呼吁史官将这一盛事记录下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祥和,表达了对国家昌盛的期盼和祝福。

宋庠
宋安州安陆人,徙开封雍丘,初名郊,字伯庠,后改字公序。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第一。累迁翰林学士。宝元二年,除参知政事。与宰相吕夷简论事不合,出知扬州、郓州。复入参政,改枢密使。皇祐元年拜相。三年,为谏官包拯奏劾不戢子弟,无所建明,出知河南府。旋加使相,充枢密使,封莒国公。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请老致仕。与弟宋祁俱以文学名,时称“二宋”。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卒谥元宪。有《国语补音》、《宋元宪集》等。
► 836篇诗文
宋庠的其他作品
- 《 忧阕还台次韵和道卿学士终丧归集贤旧职见寄二首 》 —— [ 宋 ] 宋庠
- 《 和中丞晏尚书西园晚秋怀寄 》 —— [ 宋 ] 宋庠
- 《 李公佐归汉东 》 —— [ 宋 ] 宋庠
- 《 新春雪霁坐郡圃池上二首 》 —— [ 宋 ] 宋庠
- 《 甲戌冬属疾赐告二首 》 —— [ 宋 ] 宋庠
- 《 提刑张司封同年垂访别郡以诗为谢 》 —— [ 宋 ] 宋庠
- 《 己巳岁除夜有感 》 —— [ 宋 ] 宋庠
- 《 次韵和吴侍郎喜令弟学士请告归省 》 —— [ 宋 ] 宋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