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乡梦:思念家乡、渴望归乡的梦。
- **归鞍:返回故乡所乘坐的马匹,此指代回乡。 **
- ** 羽翰(hàn):鸟羽,翰本意为长而硬的羽毛,这里指化为鸟的翅膀。 **
- ** 捲土重来: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来。 **
- ** 心未已:内心的想法没有停止,执着追求。 **
- ** 移山:化用《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典故,表达坚定的决心。**
- ** 雨馀:雨后,“馀”同“余” 。**
- ** 玳瑁(dài mào)潮:像玳瑁这种海洋生物般有着斑斓色彩和纹路的潮水。玳瑁是一种爬行动物,其甲壳有美丽的花纹 。**
- ** 地老天荒:形容经历的时间极久,意志坚定不移。 **
- ** 义旗:为正义而举起的旗帜。 **
- ** 战云寒:战争氛围严峻,连天空的云看起来都寒冷,体现战争的残酷紧张。 **
翻译
每年思念家乡想要回去的梦想总是被阻碍,只恨自己不能随着风化为鸟的翅膀飞回去。我内心重新崛起、夺回失地的心志从未停止,坚信如同愚公移山一般事情并非艰难。雨后潮水初落,那带着斑斓色彩如玳瑁般的潮水渐渐退去,明月之下,珊瑚礁组成的岛屿轮廓逐渐明晰、感觉更宽广了。哪怕地老天荒,我也要坚守这份誓言,举着正义的旗帜向东进发,面对严酷的战争氛围也毫不畏惧 。
赏析
这首诗为丘逢甲所作,展现出诗人浓烈的情感和宏伟的抱负。首联“年年乡梦阻归鞍,恨不随风化羽翰”直接抒发了诗人久居在外,思乡之情难平,渴望归乡却不得的无奈与哀怨。“捲土重来心未已,移山自信事非难”,诗人以坚韧不拔的语调表明自己渴望东山再起,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用“移山”典故,尽显其志存高远、不畏艰难。颔联“雨馀玳瑁潮初落,月下珊瑚岛渐宽”描绘了海滨独特景色,优美又壮阔,富有地域特色,在景色的描绘中蕴含着希望和信心。尾联“地老天荒留此誓,义旗东指战云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突显诗人不顾艰难困苦,愿为理想信念战斗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整首诗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具家国情怀的体现,气魄雄浑,荡气回肠 。

丘逢甲
丘逢甲,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与台湾官绅共组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义军统领,督办团练,以「抗倭守土」号召抗日。日军抵台不久,继民主国总统唐景崧之后,避难广东镇平祖籍。西渡后致力于兴学教育,曾担任韩山、东山、景韩书院主讲,创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机构:岭东同文学堂,开新学风气之先。又曾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军政府教育部长等。1912年病逝于镇平,临终遗言须向南葬,以示不忘台湾。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诗作,多见于《柏庄诗草》,计古近体诗约二百五十首。内渡后诗作以《岭云海日楼诗钞》为主,乃丘逢甲病逝后,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编次,得十三卷,凡千馀首。兹以陈炎正编《柏庄诗草》〖此诗稿由陈炎正于1978年购得,又抄录丘逢甲少作后,集为《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与《柏庄诗草》原稿影本合并出版。〗、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岭云海日楼诗钞》〖台湾省文献会本依据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含《选外集》)加标点编印,于1994年出版,内容较为完整,故据以为底本。〗为底本,并参照王国璠编《柏庄诗草》〖王国璠据《柏庄诗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将《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中的诗歌分出,题为「仓海先生集外集」,并入该书。1980年由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出版。〗(简称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编,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邹本)〖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内附丘瑞甲补辑《选外集》,1937年由广州中山大学出版部出版,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文献馆典藏。〗、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徽本)〖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校,《岭云海日楼诗钞》,198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诗作十三卷、《选外集》、《选外集补遗》、《柏庄诗草》、《罗浮游草附录》等。〗、黄志平、丘晨波编《丘逢甲集》〖黄志平、丘晨波主编的《丘逢甲集》,2001年由长沙岳麓书社出版。为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时间排序,但未区分选外集、补遗等。〗,并增补光绪己亥(1899)岭南宝经阁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诗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三六九小报》、《诗报》、《台湾诗醇》、《东宁击钵吟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
► 18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