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 · 答李兼善提举和章

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维摩定自非病,谁遣文殊。白头自昔,叹相逢、语密情疏。倾盖处,论心一语,只今还有公无。 最喜阳春妙句,被西风吹堕,金玉铿如。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予。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归去也,绝交何必,更修山巨源书。
拼音

注释

汉宫春:词牌名。汉宫,汉朝宫殿,亦借指古代封建王朝的宫殿。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云:「武昌濒江有吕公矶,上有黄鹤楼。一日有题《汉宫春》于其上云……不知为何人作,或言洞宾语也。后三十年己未,元兵渡江。」东晋无名氏据旧籍撰有《汉宫春色》,写西汉惠帝皇后张嫣遗事,以张皇后为汉宫第一美人,然其遭遇极为不幸。调名或本此。北宋新声,张子野《蜡梅》词为创调之作。宋人用此调者较多。稼轩词题为《立春》,乃宋词名篇,亦为宋人通用之正体。辛词另有《会稽蓬莱阁怀古》是以文为词之典范,词情悲凉而豪放,词中多用文言虚词与文言句法,但全词意脉贯注,极为生动。无名氏一首抒写宫怨,最切合此调之声情,词云:「玉减香消,被婵娟误我,临镜妆慵。无聊强开强解,蹙破眉峰。凭高望远,但断肠、残月初钟。须信道、承恩在貌,如何教妾为容。风暖乌声和碎,更日高院静,花影重重。愁来待只滞酒,酒困愁浓。长门怨感,恨无金、买赋临邛。翻动念、年年女伴,越溪共采芙蓉。」陆放翁《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乃感慨时事与言志之作。此调音节较响亮,而调势于奔放中归于收敛,多为豪放词人所用以言志抒情,但亦可表达婉约与含蓄之情。南宋词人用者较众。此调有两体。一为平韵体,始见《梅苑·卷一》载宋张子野词。《词谱·卷二十四》:「皆以前后段起句用韵、不用韵辨体。」一为仄韵体,见宋康伯可《顺庵乐府》。宋有无名氏词名《汉宫春慢》,见《高丽史·乐志二》。《梦窗词集》入「夹钟商」。各家句豆多有出入,兹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九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 李兼善:名浃,彦颖子。宋·叶水心《叶水心文集·卷十九·〈墓志铭·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少卿讳浃,字兼善,有夙成之度。少游太学,诸生畏其能。授承务郎,监淮西惠民局,复锁厅试礼部,词致瑰特,有司异之。……改知徽州,寻提举浙东常平。会稽督零税急,械系满府县,值公摄帅,尽释之。士民歌呼,叉手至额曰:『真李参政儿也。』」南宋·张清源《会稽续志·卷二·浙东提举》:「李浃,嘉泰三年十月初八以朝请大夫到任。嘉泰四年二月二十日磨勘转朝请郎大夫,当年六月二十六日召赴行在。」 茂林修竹:晋·王右军《兰亭集序》:「此地又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维摩定自非病,谁遣文殊」句:《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维摩诘所说经·卷上·方便品第二》。……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观众生品第七》。」 白头、倾盖:《史记·卷八十三·邹阳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唐·司马子正《索隐》引服虔云「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又引《家语》:「孔子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 「最喜《阳春》妙句,被西风吹堕,金玉铿如」句: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句:唐·郑都官《淮上渔者》:「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绝交、山巨源书:晋·山涛,字巨源,与嵇叔夜友善,为吏部郎,欲举叔夜自代,叔夜怨其不知己,因自说其不堪流俗而致《绝交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僧:孤独的僧人。
  • 精庐:学舍,书斋。
  • 维摩:维摩诘的简称,佛教菩萨名。
  • 文殊:佛教菩萨名。
  • 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两车车盖靠在一起。
  • 阳春:指高雅的艺术。
  • 铿如:形容声音洪亮。
  •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荻”读作 dí )

翻译

内心犹如孤独的僧人,更有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山上的书斋。维摩诘定然本来没病,是谁派遣文殊菩萨前来。从往昔开始到白头,叹息相遇时话语亲密而感情却疏远了。在相遇停车交谈之处,推心置腹的一句话,到如今还有您没有别人。 最喜欢高雅美妙的诗句,被西风吹落下来,像金玉相击般洪亮。夜里归来做梦在江上,父老们欢喜我。在荻花的深处,呼唤儿童,烧火烹饪鲈鱼。归去呀,要绝交何必效仿山巨源写信呢。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己如孤僧般的心境,与友人的相遇、交谈及对其才华的赞赏,还有对归乡生活的向往等,表达了一种较为复杂的情感。上阕写与友人的情谊和感慨,突出了对真诚交流的珍视。下阕则借喜欢友人的妙句,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并通过归梦江上、与父老欢聚、荻花深处烹饪鲈鱼等场景,展现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最后关于绝交的表达,更显出一种独特的态度。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剖析,也有对人生和归处的思索。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