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 为人寿

年年黄菊滟秋风。更有拒霜红。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 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试酿西江为寿,西江绿水无穷。
拼音

注释

“年年黄菊艳秋风,更有拒霜红”句:宋·柳永《醉蓬莱·渐亭皋叶下》词:“嫩菊黄深,拒霜红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木芙蓉》:“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 宫额:《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杂五行书》曰:‘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之梅花妆是也。’”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的香字三首·其一》诗:“汉宫娇额半涂黄,粉色凌寒透薄妆。” 儿辈平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这是一首寿词。开头两句写秋日景色。言每年秋天,黄菊盛开于萧瑟的秋风之中,更衬以拒霜红花,显得特别艳丽。这两句词既写出了秋日景色之美,烘托出一种热烈气氛,又暗示出寿主的生日是在秋日,菊花盛开之时,为下文写祝寿奠定坚实基础。“黄似”二句写寿主的容颜,是联系上边两句来写的。寿主过去喜欢打扮自己,在额头上点涂黄色,使之和宫额一样漂亮,如今虽然上了年纪,芳容仍白里透红,特显美丽。。“青青”二句写其事功,寿主鬓发青青,年纪未老,尊酒之间,却享受“儿辈平戎”为国立功的荣耀。结尾二句写以酒祝寿。言其想把西江之水取来酿造美酒为其祝寿,“西江绿水无穷”,做寿的清酒不尽,而被寿之人也就寿比南山,以奇思妙想,表达了祝其长寿之意,可以说语新而意奇。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