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赋海棠

著厌霓裳素。染胭脂、苧罗山下,浣沙溪渡。谁与流霞千古酝,引得东风相误。从臾入、吴宫深处。鬓乱钗横浑不醒,转越江、刬地迷归路。烟艇小,五湖去。 当时倩得春留住。就锦屏一曲种种,断肠风度。才是清明三月近,须要诗人妙句。笑援笔、慇懃为赋。十样蛮牋纹错绮,粲珠玑、渊掷惊风雨。重唤酒,共花语。
拼音

注释

著厌:穿厌。 霓裳素:《楚辞·九歌·东君》:“青雲衣兮白霓裳。”後因以“霓裳素”指白色。 胭脂:即“臙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苎(zhù)罗山: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句践十二年〉》:“(越王)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注云:“苎萝山在诸暨县南五里,西施、郑旦所居。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 浣沙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溪旁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处。《会稽志》:“若耶溪在今会稽南二十五里,北流与镜湖合。” 流霞:仙酒名。东汉·王充《论衡·卷七·道虚篇》:“河东蒲阪项曼都……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曼都曰:‘去时不能自知,忽见若卧形,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见月上下幽冥,幽冥不知东西。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不知去几何年月,不知以何为过,忽然若卧,复下至此。’” 从臾:即“从諛”、“从惥”,怂恿、奉承。从,通“怂”。《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汲黯传〉》:“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 吴宫:越王勾践为吴所败,乃以西施献于吴王夫差,深得宠幸。 鬓乱钗横浑不醒:宋僧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诗本出处》:「东坡作《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银烛照红妆。’事见《太真外传》,曰:‘上皇(唐明皇)登沈香亭,诏太真妃子。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是岂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转越江、刬地迷归路。烟艇小,五湖去。”句:世传越复平吴,西施仍随范蠡去,後随范蠡泛舟湖中。刬地,作“无端”或“反而”解。 断肠风度:《嫏嬛记·卷中》引《采兰杂志》:“昔有妇人思所欢不见,辄涕泣,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後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也。” 援笔:提笔。 十样蛮笺(jiān):蜀地所产名贵的彩色笺纸。元·费著《笺纸谱·蜀笺谱》:“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杨文公亿《谈苑》载韩浦《寄弟》诗云:‘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谢公笺出于此乎?”明·杨慎《升菴诗话·卷一》引宋·赵朴《成都古今记》谓十样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雲十色。” 珠玑:喻美好的诗文绘画等。 惊风雨: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著厌霓裳素著(zhuó):穿。霓裳素:白色的华丽衣裳,这里以身着白色霓裳的仙子形容白色海棠花,言其已穿厌了白色。
  • 苧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是西施的故乡。
  • 浣沙溪:在苧罗山下,相传西施曾在此浣纱。
  • 流霞千古酝流霞:神话中天上的美酒,这里指色彩艳丽如流霞的海棠花颜色。酝(yùn):酿酒,这里引申为造就、生成。意思是不知道是什么将海棠花千古酿就得如此艳丽。
  • 从臾(sǒng yǒng) :同“怂恿”,劝诱、推动。
  • 吴宫:春秋时吴国的宫殿,这里暗指西施被送进吴宫之事,用来比喻海棠花如同西施一般被送入繁华之地。
  • 刬(chǎn)地:依旧、还是。
  • 五湖去: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载西施乘轻舟泛五湖而去。这里借指美好事物消逝。
  • 倩(qìng)得:请得。
  • 锦屏:华美的屏风,这里指代装饰美好的环境。
  • 蛮牋(jiān):即蜀牋,一种精美的彩色纸张。过去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制作的彩色纸笺。
  • 纹错绮(qǐ):纹理交错如绮罗般美丽。
  • 粲(càn)珠玑:像珍珠一样灿烂美好。玑:不圆的珠子。形容文章言语美妙,如同珠玉。
  • 渊掷惊风雨:形容文笔气势磅礴,像风雨般惊人,语句如有神助。渊,深沉意;掷,投掷,这里引申为下笔挥洒。

翻译

白色的海棠花似乎也厌倦了那一身如同仙子般白色的霓裳。它染上了艳丽的胭脂色,那是在苧罗山下、浣沙溪渡边一般的美丽。不知是何种力量,将它如千古酒酿般酝育得色彩艳丽如流霞,引得东风都为之沉醉迷误。它被劝诱着进入了如吴宫般繁华的深处。它沉醉其中,鬓发凌乱、金钗横斜都浑然不醒。后来或许它要离开这繁华地,渡过越江,却依旧迷失了归路。最后它就如同那江上的小小烟艇,飘向那广阔的五湖而去。

当时真希望能请春天停留住脚步呀。就着如华美的锦屏般的美好环境,海棠花尽显种种令人断肠的优雅风度。眼看就要到清明三月了,这样美的海棠花,真需要诗人们凭借他们的妙笔来描绘一番。我笑着拿起笔,怀着殷切的心意来为它赋写诗篇。用上那有着交错美丽纹理的十样蛮笺,写下如灿烂珍珠般美妙的文字,文笔气势磅礴能惊动风雨。再次唤来美酒,与这多情的海棠花浅斟低吟。

赏析

这首《贺新郎·赋海棠》是辛弃疾以独特视角咏写海棠之作。词开篇以拟人手法,将白色海棠花厌倦白色比作向往绚丽转变,借西施典故赋予海棠花的艳丽和命运起伏,从“苧罗山下”的起源,到“吴宫深处”的繁华,再到“五湖去”的消逝 ,以美人命运隐喻海棠花从绽放到凋零,充满灵动的想象和浪漫色彩。

下阕着重于作者对海棠花的情感和创作过程描写。希望留住春天陪伴海棠,表达出词人对海棠由衷喜爱;又因海棠之美激发创作灵感。描写创作时不惜笔墨,通过笺纸精美、文字美妙来衬托出海棠花的高贵不凡, “惊风雨”更突出词作的非凡气势和感染力。最后以“重唤酒,共花语”把人与花情感交流推向高潮,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赏的美好画面。

全词在咏物中寄寓着深刻情感,融合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体现了辛弃疾丰富的想象力和驾驭文字功底。不仅刻画了海棠花美丽风姿,更借花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以及可能消逝的怅惘,言有尽而意无穷。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