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 用前韵再赋
肘后俄生柳。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谩赢得、伤今感旧。投阁先生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持此语,问乌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把万事、无言搔首。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一百十六字,上阕五十七字,下阕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肘后俄生柳」句:喻世事变幻无常。《庄子·卷十八·〈外篇·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崙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注云:「瘤作『柳』声,转借字。」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句:《晋书·卷三十四·羊祜(Hù)传》:「(羊)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宋·黄庭坚《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其三》诗:「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
「右手淋浪才有用」句:唐·韩愈《醉客》诗:「淋浪身上衣,颠倒笔下字。」宋·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nié),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尚能村醉舞淋浪。」
「閒却持螯左手」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投阁先生惟寂寞」句:人生是非曲直,生前死后俱难了结。《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赞〉》:「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Fēn)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閒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师古曰:「以雄解嘲之言讥之也。今流俗本云:『惟寂惟寞,自投于阁;爰清爰静,作符命。』妄增之。」
乌有: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齐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诧乌有先生,而亡是公存焉。」
「持此语,问乌有。」句:谓是耶非耶,无人解答。
「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句: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句:纵西风飘飘,落木萧萧,然青山依然秀立。
「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句:此用殷浩语,谓宁作独立不阿的我,绝不屈志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殷)浩少与(桓)温齐名,而每心竞。温尝问浩:『君何如我?』浩曰:『我与君周旋久,宁作我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肘后:指身体侧面或腋下。
- 俄生柳:比喻突然出现的变化,此处可能暗指人生的挫折或转机。
- 淋浪:形容随意,不拘束。
- 持螯左手:古人有以左手持蟹螯的习俗,象征闲适生活,此处可能暗示作者未能施展才能。
- 谩赢得:白白地得到,空获。
- 投阁:指自杀,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平原君投书于阁。
- 乌有:虚幻之人,此处用来表示不存在或无法回答的问题。
- 萧萧木落:秋天树木落叶的声音,象征岁月流逝。
- 瘦损:形容因风力而枯萎。
- 渠侬:方言,他,此处指西风。
- 周旋久:长久相伴,暗示友情深厚。
翻译
在腋下忽然长出了柳枝,感叹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右手虽然能随意挥洒,但左手闲置,不能施展。这只会让我徒然感慨现在和过去。面对那些无解的是非,我只能苦笑,无人能解答。我把这些话问向那虚构的人,寻求答案。
青山依然秀丽多姿,但新来的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这秋天是否还能承受得住?连山也被西风吹得憔悴,千万峰峦依旧屹立。面对世间纷扰,我无言以对,只能抓头苦思。比起他人,谁能像老朋友那样长久陪伴在我身边?我宁愿选择与他们共饮一杯酒,忘却烦恼。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挫折后,对世事无常、人事变迁的深沉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肘后俄生柳”表达生活的突变,“投阁先生”则是对自己不得志的寓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辛弃疾表达了对秋天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通过与“乌有”的对话和与“我”的比较,他选择了借酒消愁,寻找心灵的慰藉。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贺新郎 · 其一巧夕雨,不饮,啜茶而散 》 —— [ 宋 ] 李曾伯
- 《 贺新郎 · 其二十三乡校张灯,赋者迫和,勉强趋韵 》 —— [ 宋 ] 刘辰翁
- 《 贺新郎 · 九日 》 —— [ 宋 ] 刘克庄
- 《 贺新郎 · 其一十四叠韵 》 —— [ 宋 ] 刘辰翁
- 《 贺新郎 · 其六寿陈静山 》 —— [ 宋 ] 刘辰翁
- 《 贺新郎 · 其一十五五日和韵 》 —— [ 宋 ] 刘辰翁
- 《 金缕曲 》 —— [ 清 ] 吴藻
- 《 贺新郎 · 觅句如东野 》 —— [ 宋 ]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