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行
注释
- 迂(yū)以远:迂回而且遥远。迂:曲折,绕远。
- 旰(gàn)人饲岩阻:把人喂给山里险阻处的野兽。旰:这里指晚,也可理解为让人在夜晚喂了野兽。
- 腰膂(lǚ):腰和脊梁骨,泛指身躯。膂:脊梁骨。
- 撄(yīng):触犯,这里指靠近、渡河。
- 屦(jù) :鞋子。
- 聒(guō)耳:声音嘈杂刺耳。
- 区脱(ōu tuō):匈奴语称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这里指居住的地方 。
翻译
十天卖掉一个儿子,五天卖掉一个妻子。 到后来只剩下孤身一人,前途茫茫踏上漫长路途。 漫长的道路迂回又遥远,关隘山川还有豺狼猛虎出没。 荒年就连老虎都吃不饱,人在夜晚被喂给山间的野兽。 豺狼在白天也敢出来肆虐,各个村落只能慌乱击鼓驱赶。 可叹我已皮焦发枯,腰脊好似要折断一般疼痛。 见到人时眼睛先直瞪着,得到食物吞咽时却又呕吐出来。 这身体都不足以让老虎吃饱,老虎也嫌弃地弃我而去。 在道路旁看见被遗弃的婴儿,心生怜悯抱起来放在担子和炊具中。 自己的孩子都卖光了,却要去抚养别人的孩子。 一同逃难的妇人有个同伴,她怜悯婴儿,用乳汁喂养。 婴儿在怀中轻轻的咽哭声,嘴里咿咿呀呀说着话语。 仿佛想要呼喊爹娘,那言笑的模样实在令人心酸。 千里之外的山海关,万里之外的辽阳戍所。 坚固的城墙咬着夜空的星星,乡村的灯火照着秋天的河岸边。 长长的桥梁横跨在水面上,风声怒号波浪更是汹涌。 想要渡河却不敢靠近,桥很滑而且脚下没有鞋子。 前面有人拉后面有人拽,一旦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 过桥后在古庙中歇息,耳边听到熟悉的家乡话语。 妇人谈论着亲戚姻缘,男儿说着家族门第。 欢快的交谈让人彻夜难眠,好似暂时忘记了愁苦。 天还没亮又起身赶路,朝霞映照身影孤独前行。 走过了边墙逐渐往南,黄沙漫漫望不到边际。 有人说薛仁贵征辽便是从这条路而去,有人说隋炀帝征讨高丽威风凛凛。 初到这里好像早就经历过,想想如今的艰辛更觉往日沧桑。 幸运遇到新的主人,给了居住的地方安身。 用长犁翻开古老的土地,在春日细雨中耕种农田。 为主人放牧牛马羊,夕阳下在山谷中清点数目。 身体安定了心却越发悲伤,南方的家乡在那遥远的地方。 心里有万般困苦难以言说,迎着风泪如雨下。
赏析
这首《逃荒行》是一首反映流民悲惨生活的叙事长诗。诗歌开篇即以“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的沉痛之语,刻画了灾民被迫骨肉分离的悲惨场景,瞬间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
诗人以一个逃荒者的视角,细致描绘了逃荒途中的艰难险阻——漫长遥远又危机四伏的道路,凶残无忌的豺狼虎豹,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自我状态,以及种种令人心酸的画面,如路旁被遗弃的婴儿,这些情节都深刻地反映了灾荒之年流民生活的困厄与无奈。
在描绘逃荒者过桥等艰难行程时,如“前牵复后曳,一跌不复举”,生动地展现出他们处境的危险和无助。而途中于古庙听到乡音,众人欢快交谈虽有片刻忘却愁苦,却更衬托出苦中作乐的悲凄。
到达边地后的生活,虽有了安身之所,但诗人笔锋一转,“身安心转悲,天南渺何许”,深刻表达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往昔遭遇的痛心,无法言说的万千苦涩尽在“临风泪如注”中宣泄而出。全诗语言质朴真切,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逃荒者一路见闻与经历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广阔而凄惨的社会流民图,对当时百姓的苦难生活表达了深切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