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莲池

· 杨慎
断角残钟半掩门。谁招雪魄与冰魂。罗浮梦里更三点,花信风前第一番。 溪绿净,月黄昏。留连檀板共金樽。袜尘波底香难赛,轸粟灯前玉易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断角残钟:断断续续的角声和钟声。
  • 雪魄冰魂:比喻清冷高洁的品格。
  • 罗浮:山名,在广东省,传说中有仙女罗浮在此修炼。
  • 花信风:指应花期而来的风。
  • 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古代乐器。
  • 金樽:金质的酒杯,泛指精美的酒器。
  • 袜尘:指女子的步履轻盈,如尘土不扬。
  • 轸粟:指细腻如粟的皮肤。
  • 玉易皴:形容皮肤容易出现皱纹。

翻译

断断续续的角声和钟声,半掩着门扉。是谁在召唤那如雪般纯净、冰般清冷的灵魂?在罗浮山的梦境中,已是深夜三点,应着花期的风,这是第一阵。 溪水清澈明亮,月亮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昏黄。我们留连在檀木拍板和金质酒杯旁,共享美好时光。女子的步履轻盈,如波底之香难以比拟,细腻如粟的皮肤在灯前显得容易出现皱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夜晚场景,通过“断角残钟”和“雪魄冰魂”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情感。诗中“罗浮梦里”和“花信风前”的描绘,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后半部分通过对“溪绿净”、“月黄昏”的细腻刻画,以及“檀板共金樽”的享乐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结尾的“袜尘波底香难赛”和“轸粟灯前玉易皴”则巧妙地以女子形象,隐喻了时光易逝、美好易老的哀愁。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