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八首

· 黄佐
踏青闻幸芙蓉苑,红日未高金吹鸣。 从此宸游多乐事,向来几务太留情。 风传羯鼓南薰殿,云拥鸾旗北斗城。 千载太平知有象,词人先已颂河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宸游:帝王巡游。
  • 羯鼓:古代西域的一种打击乐器,形似小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
  • 南薰殿:宫殿名,位于北京故宫内。
  • 鸾旗:古代天子仪仗中的旗子,上绣鸾鸟,用以表示吉祥。
  • 北斗城:指京城,因北斗星象征天子,故以北斗喻指京城。
  • 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是天下太平的征兆。

翻译

春天踏青时,听说皇帝幸临芙蓉苑,红日还未升起,金色的乐器已经鸣响。从此皇帝的巡游增添了许多乐事,似乎对以往的政务过于留恋。风中传来南薰殿里羯鼓的声音,云中仿佛拥抱着绣有鸾鸟的旗帜在北斗城上空飘扬。千年太平的景象似乎有了征兆,词人们已经开始歌颂黄河水清,预示着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皇帝巡游的盛况,通过“红日未高金吹鸣”、“风传羯鼓南薰殿”等句,生动地再现了皇家仪仗的庄严与繁华。诗中“千载太平知有象,词人先已颂河清”表达了对国家长久太平的期盼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