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鹿出郊谢徐方伯惠酒

· 黄佐
调鹿适林野,就萍荒水滨。 水流日东逝,春序犹依辰。 倾耳无市声,在目多乱云。 寒岩寂如冬,古木相与亲。 有酒来南州,连觞饮其醇。 班荆亦县榻,素心良已勤。 醉来陟高冈,万化皆呈新。 陶然牵鹿归,放浪存吾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调鹿:驱赶鹿群。
  • 就萍:靠近浮萍,指靠近水边。
  • 春序:春天的季节。
  • 倾耳:侧耳倾听。
  • 班荆:铺开荆棘,指在野外铺垫坐卧。
  • 县榻:悬挂的床榻,这里指简易的休息设施。
  • 素心:纯洁的心意。
  • :登高。
  • 陶然:快乐自得的样子。
  • 放浪: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翻译

驱赶鹿群到郊外的林野,靠近水边的浮萍。水流不息地向东逝去,春天的季节依旧依循着时序。侧耳倾听,没有市镇的喧嚣声,眼前多是飘动的乱云。寒冷的岩石静寂如冬日,古老的树木与我相依为命。有美酒从南方送来,连续举杯畅饮其醇厚。在野外铺垫坐卧,简易的休息设施,纯洁的心意已经非常勤勉。醉后登上高冈,万物都呈现出新貌。快乐自得地牵着鹿回家,自由自在地保持我的本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郊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通过“调鹿”、“就萍”等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融入。诗中“倾耳无市声”与“寒岩寂如冬”形成对比,突出了郊外的宁静与古朴。末句“陶然牵鹿归,放浪存吾真”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保持本真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