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允清守济宁

· 黄佐
宛洛邅吾道,风尘笑此生。 昔曾同客味,今乃送君行。 冉冉柳枝碧,萧萧班马鸣。 挥觥临祖席,飞幰问王程。 燕树当齐尽,河流到济清。 一麾知不忝,霄汉听蜚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宛洛:指古代的宛城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zhān):难行不进。
  •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离别的马。
  • 挥觥(huī gōng):举杯饮酒。
  • 祖席:送行的宴席。
  • (xiǎn):车帘,这里指车辆。
  • 王程:指官吏赴任的旅程。
  • 燕树:指北方的树木。
  • 一麾:一面旌旗,这里指官员出任地方的象征。
  • 不忝(bù tiǎn):不辱没,不辜负。
  • 霄汉:天空,这里比喻高远的志向。
  • 蜚声:声名远扬。

翻译

我行走在中原的道路上,风尘仆仆,却笑对这一生。 曾经与你一同品味旅途的滋味,如今却要送你远行。 柔软的柳枝碧绿欲滴,离群的马儿萧萧鸣叫。 举杯在送行的宴席上,车辆启程,询问着你的官途。 北方的树木在齐地尽处,河流到了济宁变得清澈。 你挥动旌旗,我知道你不会辜负这份使命,你的名声将在高远的天空中回响。

赏析

这首诗是黄佐送别友人张允清赴任济宁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诗中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离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冉冉柳枝碧”和“河流到济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结尾处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许,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和前程的肯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