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韵

· 黄淮
廿载论交道义同,岂期忧患复相逢。 笑谈殊觉情偏洽,赓和何惭句未工。 已共丹心明皎日,从教白发老秋风。 阳春定拟蒙恩泽,簪绂相从拜九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载:二十载,即二十年。
  • 论交:谈论交往,指与人交往。
  • 道义同:在道德和义理上有共同的见解。
  • 忧患:困难和灾难。
  • 赓和:继续和谐,这里指继续作诗和答。
  • 句未工:诗句尚未精炼,指诗作还未达到完美。
  • 丹心:忠诚的心。
  • 皎日:明亮的太阳,比喻光明正大。
  • 从教:任由,听凭。
  • 白发老秋风:形容年老,秋风象征岁月的流逝。
  •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美好的时光。
  • 蒙恩泽:受到恩惠。
  • 簪绂:古代官员的冠饰,借指官员。
  • 九重:指皇宫,因为古代认为天有九重,皇宫象征天子,故称。

翻译

二十年来,我们谈论交往,道德和义理上有着共同的见解,没想到在困难和灾难中再次相遇。我们的笑谈感觉特别融洽,继续作诗和答,即使诗句尚未完美,也毫不羞愧。我们共同的忠诚之心如同明亮的太阳一般,任由岁月流逝,白发在秋风中老去。温暖的春天定会受到恩惠,我们这些官员将一同前往皇宫,向天子致敬。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诗中,“廿载论交道义同”展现了两人长期的交往和共同的价值观,“忧患复相逢”则体现了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情感。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忠诚和岁月流逝的感慨。结尾的“阳春定拟蒙恩泽,簪绂相从拜九重”则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皇恩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黄淮

明浙江永嘉人,字宗豫,洪武三十年进士。永乐时,曾与解缙等并直文渊阁,进右春坊大学士。后为汉王高煦所谮,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寻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等同掌内制。官终户部尚书。性明果,达于治体,善谳疑狱。有《省愆集》、《黄介庵集》。 ► 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