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有感六首

· 杨爵
孤怀炯炯,天畔茫茫。北风日夜此幽窗。秦馆两行七日泪,燕庭一片五月霜。 月临日照,地久天长。不尽当年烈士伤。遗下霄壤千古恨,总出人臣忠义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炯炯 (jiǒng jiǒng):形容目光明亮,有神。
  • 天畔 (tiān pàn):天边,指遥远的地方。
  • 幽窗 (yōu chuāng):指深邃的窗户,常用来形容寂寞或幽静的环境。
  • 秦馆 (qín guǎn):指秦地的馆舍,这里可能指作者所在的地方或与秦地有关的某个地方。
  • 燕庭 (yàn tíng):指燕地的庭院,与秦馆相对,可能指另一个地方或与燕地有关的某个地方。
  • 霄壤 (xiāo rǎng):天与地,比喻极大的差距或不同。

翻译

孤寂的心怀明亮而坚定,天边广阔无垠。北风日夜不停地吹拂着这幽静的窗户。在秦地的馆舍里,我流下了七天的泪水,而在燕地的庭院中,却像是经历了一片五月的寒霜。

月光照耀,太阳升起,天地永恒不变。我无法忘记那些烈士们的无尽悲伤。他们留下了千古的遗憾,这些遗憾如同天与地一般巨大,都是出自人臣的忠义之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孤独与忠诚。通过对比“秦馆”与“燕庭”的情感体验,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悲痛与坚定。诗中“孤怀炯炯”与“天畔茫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在广阔天地中的孤独与坚守。末句“遗下霄壤千古恨,总出人臣忠义肠”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忠义的执着追求和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杨爵

明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