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都宪李石叠来访见子弟辈衣服单寒近午未饭感叹不已作此解之

· 杨爵
吾家生计窄,岁岁惯饥寒。 薄午烟方举,隆冬布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载一加冠。 坚读吾由命,长贫汝自安。 但看颜氏子,陋巷乐瓢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宪: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监察官。
  • 李石叠:人名,明朝官员。
  • 子弟辈:指家族中的年轻一代。
  • 单寒:形容衣着单薄,生活贫寒。
  • 薄午:接近中午。
  • 隆冬:深冬,寒冷的冬季。
  • 布不完:指衣物不足,不能完全覆盖身体。
  • 三旬九遇食:形容生活极其贫困,一个月只有九天能吃到饭。
  •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 颜氏子: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以贫而乐道著称。
  • 陋巷:狭窄简陋的巷子。
  • 瓢箪:瓢是舀水或盛东西的器具,箪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这里指简陋的生活用具。

翻译

我家生活拮据,每年都习惯于饥寒交迫。 快到中午时才升起炊烟,深冬时节衣物依旧不足。 一个月只有九天能吃到饭,十年才举行一次成年礼。 坚持读书是因为命运如此,长期贫困你也就安心吧。 只要看看颜回,他在狭窄的巷子里也能从简陋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杨爵家族的贫困生活,以及他对这种生活的态度和哲理。诗中通过“岁岁惯饥寒”、“薄午烟方举”等句,生动地展现了家族的艰难处境。尽管生活困苦,作者却以颜回为榜样,表达了对贫困的接受和对读书生活的坚持。诗的最后两句,更是以颜回的乐道精神,鼓励自己和家族成员在贫困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杨爵

明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