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梦四首

无憀还有恨,惜别复伤春。 欲织红鸳锦,亲镂绿玉尘。 扣云通一语,烧烛掩孤颦。 虚负瑶华梦,年年芳意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憀(liáo):无聊,无以为生或无所依赖。这里指内心空虚烦闷。
  • 红鸳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通常象征美好爱情。
  • 绿玉尘:精美的玉石粉末。镂,雕刻。亲镂绿玉尘,极言用心制作美好事物。
  • 扣云:推测意思是向云端倾诉,寓意借助想象的途径传递情感 。
  • 烧烛:点起蜡烛,常用来营造一种幽谧的氛围,多与愁绪相关。
  • 孤颦:独自皱眉,形容忧愁的神态。
  • 瑶华梦:美好的梦,瑶华指代美好。
  • 芳意:春意 ,也可象征美好的心意、情怀。

翻译

心中既感到无聊又满怀遗憾,为与友人(或爱人)的分别而痛惜,更因春天的流逝而暗自伤怀。曾经想要精心织就绣着鸳鸯的锦缎,亲自雕刻精美的玉石。渴望能够借助云端向远方的人传达一句话,夜晚点燃蜡烛,独自皱眉,落寞忧愁。就这样白白辜负了那美好的梦境,然而每年春天,新的春意依旧如期而来。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情怀,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内心复杂的情感。开篇“无憀还有恨,惜别复伤春”直抒胸臆,点明诗人烦闷、遗憾的心境,以及因离别和春光消逝而痛苦的情感。中间“欲织红鸳锦,亲镂绿玉尘。扣云通一语,烧烛掩孤颦”几句,则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情景描写,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织锦”“镂玉”本是应该带着美好期许去做的事,可一切却只能在想象中进行;“扣云通一语”体现出沟通之艰难,只能寄希望于虚幻的途径;“烧烛掩孤颦”描写出孤独忧愁的姿态,画面感十足,让人感同身受。尾联“虚负瑶华梦,年年芳意新”,将这种怅然若失推向高潮,美好梦境未曾实现,徒留年年的春意对照着内心的失落。整首诗语言优美含蓄,情感真挚哀怨,在古典意象中蕴藏着深深的无奈与眷恋,读来令人动容。

曾习经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 ► 3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