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莲歌
江城五月江雨晴,荷花到处红交横。
宋家池上瑞莲生,袅袅出丛抽一茎。
茎端菡萏开两朵,忽似娥皇将女英。
九疑望断苍梧暮,低头并照湘波清。
花落莲成碧于卵,瑟瑟尘轻熨人眼。
萧郎弄玉合卺时,一齐覆下琉璃盏。
草木效灵载图史,守臣尽可闻天子。
吾君有诏抑祥瑞,异兽珍禽不为贵。
瑞莲无路达冕旒,也随众卉老池头。
吏民归美贺郡守,敢贪天功为己有。
古来善政数杜诗,桑无附枝麦两歧。
瑞莲信美产兹土,起予谩作闲歌辞。
年年更愿再熟稻,仓箱免使吾民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禹偁(chēng):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天子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
翻译
江城五月江水雨后天晴,荷花到处是红色纵横交错。宋家池上祥瑞的莲花生长,袅袅地从丛中抽出一根茎。茎的顶端荷花盛开两朵,忽然好似娥皇和女英。望向九疑山直到苍梧暮色降临,低头一同映照在清澈的湘水之中。花落后莲子长成碧绿如卵般,瑟瑟轻尘抚平人的眼睛。就像萧郎与弄玉成亲合卺之时,一起覆盖下琉璃盏。草木显灵被记载在图史中,守臣都可以让天子知晓。我们的君主有诏令抑制祥瑞,异兽珍禽不被看重。瑞莲没有路径到达天子的冕旒,也随着众多花卉在池头老去。官吏和百姓赞美祝贺郡守,不敢贪占天功认为是自己所有。自古以来好的政令数杜诗,桑树没有旁枝麦子长出双穗。瑞莲确实美好产于这片土地,引发我随意写作这悠闲的歌辞。年年更希望再次稻谷成熟,粮仓满装以免使我们的百姓挨饿。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瑞莲展开。先描绘了瑞莲所处的环境以及瑞莲的姿态之美,如“茎端菡萏开两朵,忽似娥皇将女英”,形象且生动。接着提到因为君主不看重祥瑞,所以瑞莲虽美却也只能普通地生长老去。诗中还赞誉了郡守,展现出一种不贪功的态度,同时通过与历史上杜诗所代表的善政对比,突出对美好政治和民生的期望,末句“年年更愿再熟稻,仓箱免使吾民饥”表达了希望百姓丰收、免于饥饿的美好愿望。整首诗兼具写景、抒情、言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政治状况和民生的关注与思考。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出身清寒,家庭世代务农。从小发愤求学,五岁能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中进士,最初担任成武县主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他被召见入京,担任右拾遗、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後来历任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为人刚直,敢直言进谏,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曾三次被贬职: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一贬商州(今陕西商县);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二贬滁州(今安徽滁州);咸平元年(公元998年),三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故有“王黄州”之称。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徙蕲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著有《小畜集》、《小畜集外集》。其诗风朴素,散文平易。代表作有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唐河店妪传》,诗《对雪》、《村行》等。 欧阳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时瞻仰其画像,又作《书王元之画像侧》。苏轼所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他以“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