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这里指海仙花姿态优美。
- 妖娆(yāo ráo):娇艳妩媚。
- 比兴:古代诗歌的两种表现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翻译
春天似乎嫉妒海仙花的窈窕美丽,让它无法结出果实;上天赐予海仙花妖娆的姿态,却不给予它花香。我整日提笔想要描绘这海仙花,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比兴之法。在各种花中,海仙花应如卫国的庄姜那般美丽端庄。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海仙花。诗人用“春憎窈窕教无子,天为妖娆不与香”表达了对海仙花虽美却有遗憾的感慨,这种看似矛盾的描述,实则突出了海仙花的独特之处。诗的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描绘海仙花的难度的感受,同时将海仙花比作卫庄姜,进一步强调了其美丽和端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独特,通过对海仙花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复杂情感。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出身清寒,家庭世代务农。从小发愤求学,五岁能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中进士,最初担任成武县主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他被召见入京,担任右拾遗、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後来历任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为人刚直,敢直言进谏,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曾三次被贬职: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一贬商州(今陕西商县);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二贬滁州(今安徽滁州);咸平元年(公元998年),三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故有“王黄州”之称。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徙蕲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著有《小畜集》、《小畜集外集》。其诗风朴素,散文平易。代表作有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唐河店妪传》,诗《对雪》、《村行》等。 欧阳修十分仰慕王禹偁,在滁州时瞻仰其画像,又作《书王元之画像侧》。苏轼所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他以“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 6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