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试砚:以砚为主题进行创作,或许通过写这首诗如同用砚台研磨书写内心感受。
- 傲人:对他人表现出骄傲、傲慢的态度。
- 未信:不相信、不认可。
- 还知:可译为“又可知”,还,表示再一次、此外的意思。
- 光阴:时间,岁月。
- 安得:怎么能够,哪里能。
- 平田地:平坦开阔的土地,寓意平安顺遂、平稳的状况等。
- 因甚:为什么,为何,表询问原因。 捷径:近便的小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 。
翻译
富贵之人对别人傲慢,这种做法是不被人们认可的,人们也不知道这样的富贵最终会走向何方。常常能发现,安静闲适的时候时光格外美好,但也担心空闲时人的思考顾虑太多。太阳升起后,天空自然不会昏暗;风吹过来,水面怎么会没有波澜。这世间有很多开阔平坦的大道,为什么非得去走那些快捷的小路呢。
赏析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一种处世态度。开篇以“富贵傲人”引发思考,指出这种行为既得不到他人认同,其富贵前景也未可知,体现对虚荣的批判。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日出自然天不暗,风来安得水无波”使用比喻,借自然现象说明事情发展往往有其必然规律,不可违背。“常观静处光阴好,亦恐闲时思虑多”表达出对平淡从容生活状态的一种认识,既享受宁静,又担忧过度沉思带来烦恼,细腻刻画内心矛盾。
尾联以“世间大有平田地,因甚须由捷径过”总结升华,劝诫人们不必贪图取巧走捷径,堂堂正正走正道才是处世良策,展现诗人恬淡无为、顺势而为的人生哲学 ,诗中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教育意义和启示价值。

邵雍
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4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