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中酒一樽

· 邵雍
安乐窝中酒一樽,非唯养气又颐真。 频频到口微成醉,拍拍满怀都是春。 何异君臣初际会,又同天地乍絪纭。 醺酣情味难名状,酝酿功夫莫指陈。 斟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寄经纶。 凤凰楼下逍遥客,郏鄏城中自在人。 高阁望时花似锦,小车行处草如茵。 卷舒万世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 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 这般事业权衡别,振古英雄恐未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安乐窝:宋邵雍自号安乐先生,曾寓居洛阳,所居称“安乐窝”。
  • 颐真:保养真性。
  • 郏鄏(jiá rǔ):周朝东都。故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 燮(xiè)理:协和治理。

翻译

在安乐窝中有一樽美酒,不只是能涵养气息还能保养真性。频繁喝到口中微微有了醉意,轻轻拍打胸怀感觉处处是春天。这情景如同君臣初次相会,又如同天地最初混沌时。沉醉酣畅的情味难以形容,那酝酿的功夫无法指明说清。倒酒有浅有深包含着协和治理之理,饮酒无论多少寄托着经国济世之谋略。在凤凰楼下是逍遥自在的客人,在郏鄏城中是无拘无束的人。在高阁上远望时花朵好像锦缎,在小车行驶之处绿草如茵。能够掌控万世兴亡的大手,自由出入在千重云水般的境界中。雨后静静观赏山的意趣,风前悠闲观看月的神韵。这样的事业经过衡量辨别,自古以来的英雄恐怕未曾听说过。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作者在安乐窝中饮酒的情景展开,生动地描绘了一种自在惬意、逍遥洒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诗中用“君臣初际会”“天地乍絪纭”等表述来形容饮酒时的奇妙感受,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氛围。“醺酣情味难名状,酝酿功夫莫指陈”写出了沉醉其中的美妙难以言表。后面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那种逍遥自在,如“凤凰楼下逍遥客,郏鄏城中自在人”“高阁望时花似锦,小车行处草如茵”等。“卷舒万世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显示出一种豁达开阔的人生境界和胸怀。最后几句表达了这种独特的生活和境界恐怕是以前的英雄都未曾经历过的。整首诗节奏明快,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邵雍

邵雍

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4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