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月崖大巡海珠四首

船来知有路,烟塞欲无门。 世味非前日,潮来到旧痕。 藤萝偏得意,萧鼓罢芳樽。 遥想人如玉,生刍孰与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塞:烟雾弥漫,阻塞视线。
  • 世味:人世间的各种滋味,这里指人生的感受。
  • 潮来:潮水上涨。
  • 藤萝:一种攀援植物,常用来比喻依附权势。
  • 生刍:新鲜的草料,古时常用来比喻新的事物或思想。

翻译

船只驶来,似乎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路径,但烟雾弥漫,视线被阻塞,仿佛无门可入。 人生的感受已非往昔,潮水上涨,触及旧时的痕迹。 藤萝依附在墙上,显得格外得意,而那萧鼓之声已停,芳香的酒杯也已搁置。 遥想那些如玉般的人,他们的新思想与谁来讨论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船只、烟雾、潮水等自然景象,以及藤萝、萧鼓等生活元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和对新思想的向往。诗中“世味非前日”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而“遥想人如玉,生刍孰与论”则流露出诗人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