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病间:病中。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和体裁做诗。
- 大司马:古代官名,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 秦凤山: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祈雪:祈求下雪。
- 有应:有所回应,指祈雪成功。
- 香腾:香烟升腾。
- 烟雾昏:烟雾弥漫,使视线模糊。
- 寒云:寒冷的云。
- 酿雪:酝酿着雪。
- 雨旸:雨和晴,指天气变化。
- 调燮:调和,调整。
- 消渴:中医病名,指口渴多饮的症状。
- 病原:病因。
- 沥疏:沥,滴水;疏,上书。这里指上书请求。
- 乞归:请求归隐。
- 忧时:忧虑时局。
- 既:已经。
- 尚堪存:尚可忍受。
- 天瓢:神话中盛天水的容器。
- 苍生:百姓。
- 济恩:救济之恩。
翻译
在病中,我依照大司马秦凤山祈雪成功的诗作,写下了这首和诗。
一炷香烟升腾,烟雾弥漫,寒云中似乎酝酿着温暖的雪。 我坐看雨晴变化,知道公能调和天气,而我这消渴之病,却思索着病因。 我上书请求归隐,尚未得到允许,忧虑时局,尚可忍受。 是何人夺走了天瓢? 去为百姓带来救济之恩。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心情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香腾烟雾昏”和“寒云酿雪”描绘了祈雪时的神秘氛围,而“雨旸坐见公调燮”则体现了对大司马能力的赞赏。后句转入个人情感,表达了因病思归和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结尾的“何人大挽天瓢去?去作苍生济恩”则是对救济百姓的期盼,展现了作者的仁爱之心。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读刘可大内翰题云轩霍君卷次韵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曾秋官梧之南畿审刑 》 —— [ 明 ] 湛若水
- 《 经宪俞子奏最上京诗以送之 》 —— [ 明 ] 湛若水
- 《 侍御林君钺乃尊紫霞先生寿 》 —— [ 明 ] 湛若水
- 《 惜别篇与洪觉山侍御 》 —— [ 明 ] 湛若水
- 《 和吴藤川再至天关用旧韵三首因示诸生 》 —— [ 明 ] 湛若水
- 《 答李鳌峰别驾二首 其一 答白云 》 —— [ 明 ] 湛若水
- 《 石矶辞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