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呈唐府尊二章

· 符锡
粤南封邑未论边,不重诗书重力田。 半载震冲奔戌鼓,几家樵爨复灯烟。 卖刀渤海宁□廓,兴学文翁在折旋。 吏隐向来容别驾,不妨歌颂太平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粤南:指广东南部地区。
  • 封邑:古代君主赐给诸侯的领地。
  • 诗书:指文学和学问。
  • 力田:努力耕田,指农业劳动。
  • 震冲:震动冲击,形容战乱或动荡。
  • 戌鼓: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的鼓声,这里指战鼓。
  • 樵爨(qiáo cuàn):砍柴做饭。
  • 灯烟:指夜晚的灯光和炊烟。
  • 卖刀渤海:指汉代龚遂在渤海郡劝民弃武从农的故事。
  • 宁□廓:此处缺失一字,意指安宁、宽广。
  • 兴学文翁:指汉代文翁在蜀地兴办学校,推广教育。
  • 折旋:回旋,这里指反复思考或行动。
  • 吏隐:指官员隐退。
  • 别驾:古代官名,这里指地方官员。
  • 歌颂:赞美。
  • 太平年:和平繁荣的年代。

翻译

在广东南部的封邑,人们并不特别重视文学和学问,而是看重农业劳动。半年以来,战鼓声震天动地,几户人家又能重新点燃炊烟和灯火。就像龚遂在渤海郡劝民弃武从农一样,我们也应该像文翁那样在蜀地兴办学校,推广教育。向来允许地方官员隐退,不妨赞美这和平繁荣的年代。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广东南部地区的社会状况,强调了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教育和和平的向往。诗中“震冲奔戌鼓”与“樵爨复灯烟”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战乱的动荡,后者则展现了战后的宁静与复苏。最后两句则体现了对官员隐退和太平盛世的歌颂,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教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