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过:经过。
- 徐州:地名,今江苏省徐州市。
- 谒:拜见。
- 闵祠:祠堂名,可能是纪念某位姓闵的历史人物。
- 三首:指这首诗是三首诗中的第一首。
- 示:展示给。
- 周生荣朱: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学生。
- 兼寄:同时寄给。
- 州守:州的长官。
- 陆时望: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徐州州守。
- 掌教:主持教育的人。
- 周易:人名,可能是当时的教育负责人。
- 数言全母出真诚:几句话完全表达了对母亲的真诚感情。
- 兼善无妨见父明:即使同时做好事,也不妨碍见到父亲的明智。
- 惭愧听听国多妒:感到惭愧,听到国家中有很多嫉妒之事。
- 祠前三叹绕阶行:在祠堂前三次叹息,绕着台阶行走。
翻译
我经过徐州,拜见了闵祠,这是三首诗中的第一首,我把它展示给周生荣朱,同时也寄给了州守陆时望和掌教周易。
几句话完全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真诚感情,即使同时做好事,也不妨碍我见到父亲的明智。我感到惭愧,听到国家中有很多嫉妒之事,我在祠堂前三次叹息,绕着台阶行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国家现状的忧虑。诗中“数言全母出真诚”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而“惭愧听听国多妒”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通过在闵祠前的三叹,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至清溪观潮水山灵泉作 》 —— [ 明 ] 湛若水
- 《 薤歌辞 》 —— [ 明 ] 湛若水
- 《 喜报洪觉山方时素将至樵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韵介溪太宰灵谷寺见寄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赠吾廷介致仕归开化诗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云谷九曲溪作 》 —— [ 明 ] 湛若水
- 《 祝融峰 》 —— [ 明 ] 湛若水
- 《 宿谏议祠次韵余子华太史兼呈郑伯兴朱守中二进士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