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骙臣还河南兼柬孙钟元先生
我亦瞆聋人,僻处沧海滨。
恨寡良师友,晨夕共讨论。
子生洛阳土,理学旧渊源。
发子箧中书,斯道得真传。
置书三叹息,荒途谁更循。
卓哉孙先生,颐养返蒙屯。
理数有通复,至人曳其轮。
子归当善师,为予致殷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瞆(guì):眼瞎。
- 僻处:偏僻的地方。
- 沧海滨:海边。
- 晨夕:早晚。
- 渊源:根源,来源。
- 箧(qiè):小箱子。
- 颐养:保养,修养。
- 蒙屯:蒙昧未开化的状态。
- 理数:道理和规律。
- 曳其轮:牵引车轮,比喻引导。
翻译
我也是一个眼瞎的人,居住在偏僻的海边。 遗憾的是缺少好的老师和朋友,早晚无人共同讨论。 你出生在洛阳的土地上,那里是理学的发源地。 从你的书箱中拿出书籍,这些道理得到了真正的传承。 放下书本,我三次叹息,在这荒凉的道路上,谁还会继续遵循这些道理呢? 卓越的孙先生,他通过修养回到了蒙昧未开化的状态。 道理和规律有其通达和复兴,真正的人引导着这一切。 你回去后应当好好学习,为我传达这份殷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学传承的渴望和对良师益友的向往。诗中,“我亦瞆聋人,僻处沧海滨”描绘了作者孤独无助的处境,而“恨寡良师友,晨夕共讨论”则流露出对知识交流的渴望。通过“子生洛阳土,理学旧渊源”,作者赞美了郭骙臣的出身和学识,同时“发子箧中书,斯道得真传”显示了对理学传承的重视。最后,作者寄望于郭骙臣能够继续学习并传达理学的精神,体现了对学问传承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