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舍: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尊称。
- 赍讣:带着讣告。
- 省:回家探亲。
- 文藻:文采,文学才华。
- 京华:京城,这里指北京。
- 底事:何事,什么事情。
- 儒巾:古代读书人戴的头巾,这里代指读书人。
- 卑节使:使节中地位较低的,这里指读书人的地位。
- 王事:国家的公事。
- 星槎:神话中能乘往天河的船,这里比喻远行。
- 三江:泛指江河。
- 归楫:归舟,回家的船。
- 五夜:即五更,夜间的五个时辰。
- 东风:春风。
- 落花:春天的景象,也常用来比喻时光流逝或事物的衰败。
- 客邸:旅馆。
- 翅首:抬头远望。
翻译
少年时期在京城以文采著称,为何一离开家就立刻思念家乡。 不要以为读书人的地位低于使节,也要为国家的事务劳心劳力,远行探问。 清晨的江河上,归舟在细雨中迷蒙,夜晚的东风中,听着落花的声音。 特别是送你回到旅馆,不要抬头望向遥远的天际。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少年文藻说京华”展现了诗人在京城的文学成就,而“底事辞家便忆家”则透露出离乡背井的无奈与思乡之情。后两句以读书人的身份与国家事务相对比,强调了读书人的责任与担当。末句通过描绘归舟、落花等景象,营造出一种离别时的凄凉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