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虞石侍御还朝

惊传候吏促晨装,信宿欣瞻衮绣裳。 霜霰尽消青草瘴,干旄犹问白云乡。 蓬门始扫高轩过,翠壁新劖丽藻香。 岭树溪花经指点,他时俱是召公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候吏:古代迎送宾客的官吏。“候”读音为(hòu)。
  • 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 衮绣裳:古代皇帝或上公的礼服,这里借指高官的服饰。“衮”读音为(gǔn)。
  • 霜霰(xiàn):冰霜和雪珠。
  • 干旄(gān máo):古代在旗杆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 白云乡:《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后因以“白云乡”为仙乡。
  •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指穷苦人家的门。
  • 高轩:原指高大有篷的车,这里指贵客的车。
  • (chán):刻。
  • 丽藻:华丽的辞藻。
  • 召公棠:《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召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

翻译

惊闻迎送官吏催促着清晨整理行装,连续两夜后欣喜地看到高官的华丽衣裳。 冰霜雪珠都已消散,那带着仪仗的官员还询问着如仙乡般的地方。 穷苦人家的门才刚清扫,贵客的车就到来了,翠绿的石壁上新刻的华丽辞藻散发着香气。 经他指点,山岭上的树木和溪流边的花朵,日后都会成为像召公棠那样被百姓怀念的美好事物。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韩日缵为送王虞石侍御还朝而作。诗的首联通过“惊传”“促晨装”“信宿”“欣瞻”等词,表现出了送别时的急切与欣喜之情。颔联中“霜霰尽消”寓意着不好的事物已经过去,“干旄犹问白云乡”则显示出官员对地方的关心。颈联描写了主人家对贵客到来的准备以及石壁上的丽藻,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氛围。尾联以“岭树溪花”经指点后会成为“召公棠”作比,寄托了对王虞石侍御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朝中有一番作为,造福百姓,像召公一样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送别之情,又蕴含着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