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高士祠诗

· 韩雍
一束生刍吊古人,荒凉陈迹竟谁伦。 南州堂上空悬榻,北岳山中总滥巾。 传列逸民风世教,坊题高士式儒绅。 夜来间向东湖望,几许清光接富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生刍(chú):指新割的青草,古人用来表示吊祭的礼物。
  • :匹敌,同类。
  • 南州堂:指徐高士曾经居住或活动的地方。这里用陈蕃为徐孺设榻的典故,表明徐高士的高尚品德受人敬重。
  • 悬榻:《后汉书·徐稺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悬榻”喻礼待贤士。
  • 北岳山:此指徐高士活动过的地方之一。
  • 滥巾:这里指不受拘束,洒脱自在的样子。
  • 逸民:指遁世隐居的人。
  • 风世教:影响社会风尚和教化。
  • 坊题:在牌坊上题写的文字。
  • :作为标准,榜样。
  • 儒绅:犹缙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翻译

用一束新割的青草来凭吊古人,这荒凉的遗迹又有谁能与之相比呢?在南州的堂屋里曾为他空悬榻位,在北岳山中他总是洒脱自在。他的事迹被传扬列为逸民,影响着社会风尚和教化,在牌坊上题上他是高士,以此作为儒绅的榜样。夜晚偶尔向东湖望去,那几缕清光似乎连接着富春。

赏析

这首诗是对徐高士的悼念与赞扬。诗的首句通过“一束生刍吊古人”表达了对徐高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接着描述了徐高士的遗迹,强调其独特和无可比拟。用“南州堂上空悬榻”的典故,突显徐高士的品德高尚,受人敬重;“北岳山中总滥巾”则表现出他的洒脱自在。后面提到徐高士的事迹对社会风尚和教化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他树立为儒绅的楷模。最后通过对东湖清光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徐高士的精神与美好景致相连,富有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用典恰当,情感真挚,生动地展现了徐高士的形象和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