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留别吴白楼

· 边贡
亭外潮生人欲去,为怕秋声,不近芭蕉树。芳草碧云凝望处,何时重话巴山雨。 三板轻船频唤渡,秋水疏杨,欲折丝千缕。白雁横天江馆暮,醉中愁见吴山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潮生:潮水上涨。
  • 秋声:秋天的声响,多形容风声、雨声、虫鸣声等,此诗中或指风吹芭蕉叶的声音。(以下“秋声”均同此注释)
  • 巴山雨:代指朋友间相聚时的畅谈。(这里化用了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意,表达思念朋友、渴望相聚交谈的情感)
  • 三板轻船:三板,指船板的层数或船的等级,三板轻船指一种小船。
  • 丝千缕:此处比喻离愁别绪之多。

翻译

亭子外潮水上涨,我即将要离去,因为害怕听到秋声,所以不敢靠近芭蕉树。在那芳草碧绿、白云悠悠的远望之处,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共同谈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

那三板轻船频频呼唤着我渡河,秋天的江水上稀稀疏疏的杨树,我想要折下的枝条如千缕丝一般多(意指离愁别绪繁多)。白雁横过天空,江边的馆舍已至傍晚,我在醉中忧愁地望着前往吴山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忧愁。

上阕中,“亭外潮生人欲去,为怕秋声,不近芭蕉树”,通过潮水上涨和对秋声的惧怕,烘托出离别的氛围和内心的不安。“芳草碧云凝望处,何时重话巴山雨”,则以芳草碧云的美景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同时用“巴山雨”的典故,表达了对再次相聚畅谈的期待。

下阕中,“三板轻船频唤渡,秋水疏杨,欲折丝千缕”,描写了轻船催发和江边的秋景,进一步强化了离愁别绪。“白雁横天江馆暮,醉中愁见吴山路”,以白雁横天和江馆日暮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而“醉中愁见”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心情。

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将离别之情表现得细腻而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边贡

边贡

明山东历城人,字廷实,号华泉。弘治九年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峻直敢言。迁卫辉、荆州知府,颇有政绩。嘉靖时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久官留都,优闲无事,日夜游赏,遭劾罢归。好藏书,搜访金石古文尤富,一夕毁于火,遂病重而卒。善诗文,风格婉约,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前七子”。有《华泉集》。 ► 14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