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亢阳(kàng yáng):指旱灾。
- 芜:荒芜。
- 三农:指古时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这里泛指农民。
- 老稚:老人和小孩。
- 帝德:皇帝的恩德,这里指上天的恩德。
- 广运:广泛运行,这里指恩泽遍布。
- 化工:自然的创造力。
- 天瓢:神话传说中天神行雨用的瓢,这里指雨。
- 泽敷:雨水滋润。
- 濯(zhuó):洗,这里指消除炎热。
- 枯槁:指植物枯萎,这里比喻百姓的困苦。
- 苏:复苏,恢复生机。
翻译
长时间的干旱使得田地将要荒芜,农民们无论老少都在呼喊诉苦。上天的恩德广泛运行,自然的创造力神奇无比,天神用瓢洒下雨水,滋润大地。不但炎热被完全消除,还能让枯萎的植物恢复生机,使困苦的百姓得以喘息。怎样才能让九州大地都像这样,让百姓有希望,不再遭受饥饿和寒冷呢?
赏析
这首诗以久旱逢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对雨水降临的欣喜之情。诗的开头描绘了久旱给田地和农民带来的困境,引发读者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接着,诗人歌颂了上天的恩德和神奇的自然创造力,通过“天瓢一洒雨泽敷”的形象描写,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机和希望。“岂但炎蒸已尽濯,坐令枯槁能还苏”进一步强调了雨水的作用,不仅消除了炎热,还让枯萎的植物和困苦的百姓都得到了拯救。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天下百姓都能免受饥饿和寒冷的美好愿望,体现了诗人的忧民情怀。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韩雍的其他作品
- 《 两使云中为秦行人民悦题 》 —— [ 明 ] 韩雍
- 《 赵总兵诗贺东广平次韵酬答二首 》 —— [ 明 ] 韩雍
- 《 庆南京大理寺卿夏公季爵致仕诗 》 —— [ 明 ] 韩雍
- 《 朱挥使昆仲南园八咏半亩塘 》 —— [ 明 ] 韩雍
- 《 赠李少卿兄渔隐先生二首 》 —— [ 明 ] 韩雍
- 《 送鸿胪寺邓主簿送安南使臣事竣还京师 》 —— [ 明 ] 韩雍
- 《 寄大司马王公度 》 —— [ 明 ] 韩雍
- 《 题鹦鹉鸲鹆各一幅寄张致和 》 —— [ 明 ] 韩雍